秦剛打破慣例直升中國外交部長,”戰狼外交”會有改變嗎?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2/12/30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30日召開第38次會議決定,任命前駐美大使秦剛(圖)為外交部長。(圖取自twitter.com/AmbQinGang)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30日召開第38次會議決定,任命前駐美大使秦剛(圖)為外交部長。(圖取自twitter.com/AmbQinGang)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30日電)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天召開第38次會議決定,任命前駐美大使秦剛為外交部長,原任部長王毅卸任。這項人事案隨後由中國政府發布第129號國家主席令。

藉由10月間舉行的中共20大,秦剛出乎意外地晉升中央委員,受到各界注意。一般預料,秦剛這項人事晉升,象徵他將超越資歷更高的數名外交副部長,破格出任中國外交部長,接替王毅的職務,符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用人思路。

照中國慣例,秦剛原應於2023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才被選為外交部長,如今卻提前就任,打破中國近年來的慣例,也因此使他這項人事任命受到矚目。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秦剛生於1966年3月,現年56歲,天津市人,大學學歷,1988年起進入中國外交部工作。他歷任外交部西歐司秘書、副司長、司長,駐英國公使,新聞司副司長、司長兼發言人,禮賓司長,部長助理,副部長,2021年調任中國駐美國大使。(編輯:楊昇儒)1111230

(中央社北京30日綜合外電報導)路透社今天引述中國國家電台報導,中國當局已任命駐美國大使秦剛擔任新任外交部長,取代現任外長王毅。(譯者:陳正健)1111230

打破慣例秦剛直升外交部長 美學者:中國”戰狼”風格難變

2022.12.30 自由亞洲電台

中國官方宣佈,駐美大使秦剛成爲中國新任外交部長,接替王毅的職位。這是中國近二十年來首次有駐美大使直升成爲部長。秦剛被視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外交思想最忠誠的執行者,就有美國學者認爲,中國的”戰狼外交”風格,不會隨秦剛的上任而改變。

一身西裝的秦剛、在跨過罰球線的近距離下,兩次投籃都進了,他試圖感受與實踐美式文化,27日在推特上分享自己到美國職籃(NBA)華盛頓巫師隊主場小秀球技的畫面,而秦剛的好心情也全寫在笑容上,不知道是否和北京中央可能已經告訴他要回國升官的決定有關係。

央視新聞聯播報道,12月30日,第13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北京召開第38次會議,會議決議,任命秦剛爲外交部長,原部長王毅卸任。

在10月份舉辦的中共二十大上,秦剛晉升中央委員,當時,外界便猜測秦剛可能於2023年3月的兩會後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長。而秦剛現在不止打破慣例,在兩會前便被選爲外交部長,他更是這20年來、中國駐美大使直升外交部長第一人。

駐美大使在中國外交部內是副部級,但包括前駐美大使李肇星、楊潔篪卸任回國後、都還擔任了外交部副部長一段時間,才升任部長。

外界普遍分析,秦剛的快速晉升,權力位階超越其他幾位經歷比他資深的副部長,這符合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一貫的用人思路。

延續“大國外交” “戰狼外交”做法或放緩

秦剛在美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看似收斂了他過去的“戰狼”風格,未來出任外交部長,這位“戰狼大隊長”會給中國的外交體系帶來什麼新氣象?美國艾德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政治學教授王維正告訴本臺記者,他認爲中國的外交基調不會有太多改變。

王維正說:“中國畢竟還是一個以黨治國的國家,所以,誰做外交部長其實不是非常重要,外交部在中國的黨國機制裡面,地位是執行黨意的機關而已,那麼他(秦剛)會執行甚麼樣的一個任務呢?過去很多人用一些名詞來形容中國的外交,譬如說‘大國外交’、‘戰狼外交’。”

王維正解釋,“大國外交”是習近平對於中國在世界地位的定位,自中國崛起後,中國需要與世界上的其他大國平起平坐,尤其是美國,“西方獨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要提供一個‘中國方案’,所以,習近平對於中國在未來世界秩序的定位有相當的期許,這又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關,這是他外交政策的根本。”

但他指出,“戰狼外交”是中國達到“大國外交”目標的手段,中國爲了要與西方國家平起平坐,而顯得咄咄逼人,不過這已經讓各國反感,並帶來負效果,“經過二十大之後,他們也有一些檢討‘是不是戰狼外交要軟化?’,所以,形容叫做變成‘小綿羊’。我覺得是不可能變成小綿羊,但是,他(外交體系)在外面的表現可能會變得和緩一點,但是,基本的策略還是一樣,習近平對於中國在世界事務上所扮演角色的期許就是‘大國外交’。”

王維正認爲,秦剛會高度遵循習近平的外交思想,也就是遵循上述的“大國外交”路線:“習近平之所以會拔擢秦剛,顯然是對他有所信任和有所期許。”

與王毅過去在外交部主管日本與亞洲事務,後來還擔任過國臺辦主任不同,王維正說,把秦剛調回去當外交部長,一方面是符合世代接替的原則,另一方面“他現在是駐美大使,所以他是一個懂洋務的人,由他來做外交部長的話,可以讓中國的外交系統有一個比較新的局面。”

時任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左)2022年8月23日在會見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後離開美國國務院(記者陳品潔攝)
時任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左)2022年8月23日在會見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後離開美國國務院(記者陳品潔攝)

秦剛在美僅一年五個月

秦剛去年七月出使美國,當時,美中兩國因爲人權、貿易、臺灣等多項議題上的歧見,關係陷入低點。

秦剛在華盛頓期間,包括Politico在內的許多美國媒體曾報道,他行事低調,也試圖放軟身段,與美國各界交往。

俄烏戰爭開打後,他曾表示,如果中國事先知道俄羅斯準備入侵烏克蘭,北京一定會盡力勸阻俄羅斯的行動。但在臺灣議題上,秦剛不改“戰狼風格”。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臺,秦剛刻意找了多家美國媒體接受訪問,他當時批評,是美國政府“縱容安排”這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挑釁和鬧劇”。

12月12日,他出席美國媒體舉辦的一場活動上談到美中關係,秦剛則說,雙邊關係“過去幾年一直在走下坡路”,是因爲隨着中國的快速發展,美國內部“對中國產生了很多誤解和誤判,也催生了很多極端和不友好的對華政策。”

美前官員:無論誰出任中國駐美大使都無外交決策空間

至於誰會接任中國駐美大使?王維正分析:“一個想法是從(外交部)副部長之間來做推測,他的副部長中間是有一些分工的,譬如說馬朝旭是分管美國跟大洋洲這塊,他過去也有駐美國的經驗,但是層級比較低的職務,他在聯合國也有派駐過,由他來出任、接任秦剛的話並不會意外。”

他還說,現任的駐聯合國大使張軍也有可能。“另外一個是謝峯,謝峯最近跟美國國務院東亞太平洋局的助理國務卿有會面的經驗,這三個人都是差不多在55到60歲中間,由他們來接任秦剛的話也差不多。”

前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Stephen Young)則認爲,無論是誰出任中國駐美大使,都不太重要,因爲大使的外交決策空間有限:“中國駐美大使不會有太大的權力,相比美國的大使,有相當大的外交決策彈性,中國將外交權限收在北京手中,尤其是像中美關係這種極度重要的外交關係,決策權限都會被掌握在外交部長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手中。”

記者:唐緣媛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