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國民主和獨裁的距離有多遠?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2-12 編輯部

行政命令的影響力

行政命令,在美國政治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尤其是當總統希望推動政策而不希望經歷繁瑣的國會立法程序時。根據美國憲法第兩條,總統有權發佈行政命令,以指示聯邦機構如何執行法規或政策。川普政府充分利用這一權力,以快速而直接的方式推進其政治議程。

在川普的任期內,行政命令的使用頻率顯著上升。他使用這些命令來處理各種議題,包括移民、環境政策、貿易協定和公共衛生等。川普政府的策略特別強調繞過眾議院和參議院的相關行政程序,這使得他可以迅速實施一系列政策,而不必面對傳統立法過程中的阻力。例如,川普於2017年簽署的《禁止某些國家人民入境的行政命令》,就引發了各種法律挑戰,但同時也顯示了行政命令在迅速改變政策方面的有效性。

歷史上,行政命令已被多位總統使用,然而,川普的使用方式及其頻率反映出一種更極端的政治策略。這種依賴行政命令的做法引發了對總統權力和平衡政府角色的廣泛討論。許多評論者指出,過度使用行政命令可能削弱民主的根基,並引發對未來政府政策穩定性的擔憂。雖然行政命令是總統合法權力的一部分,但其濫用可能對政策長期可執行性產生負面影響。在此背景下,川普政府的做法無疑重塑了美國政治的格局,提供了對未來行政命令使用的重要警示。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掌控聯邦公務人員

川普政府在其執政期間,展現出強未來職務任命的意圖,特別是在聯邦公務人員的管理上。通過一系列的行政命令與政策改革,川普不僅賦予了自己更大的控制權,還導致對於聯邦機構的運行發生了顯著改變。他的任命策略著重於挑選與他政策理念相符的官員,這使得許多曾任職於之前政府的官員受到挑戰。此政策尤其針對那些對他持批評態度的公務員,成立了一個更具忠誠性及同類觀念的官僚體系。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聯邦機構的掌控,川普經常透過行政命令進行官員的罷免與任命,強調其對忠誠支持者的偏愛。例如,川普曾多次將幕僚和其他高層職位任命給與其立場一致的個人,這一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內部的多樣性與批判意見。同時,他對於不符合其政策方向的職員進行罷免,進而清除可能阻礙其政策執行的障礙。這一系列的舉動最終造成了聯邦公務體系的再造,與傳統的公共服務精神形成對比。

這種掌控方式不僅影響了政府內部的運作模式,還對政策的實施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規模的職位變動和人事重組使得某些長期政策的延續性受到了威脅,而新上任的公務人員則往往缺乏必要的經驗與知識,這對執行日常務實政策造成了不小的挑戰。由此可見,川普政府的強勢作風在重新塑造聯邦公務員環境的同時,也極大地改變了政府的運作基調。

各部會的變遷

川普政府自2017年上任以來,透過一系列行政命令及人事任命,對美國各部會進行了顯著的重塑。這種重塑手法主要體現在將支持其政策理念的擁護者任命至重要職位,以便確保政府的運行能夠緊密配合其政策議程。例如,在環保部(EPA)方面,川普政府的任命者推行減少環保規範的政策,這一政策變化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爭議。環保部的政策取向不僅影響了氣候變遷的檢視與應對,也對美國的長期環保目標帶來了挑戰。

在外交部方面,川普政府的策略極力強調“美國優先”,這種方針導致了美國與傳統盟友之間的緊張關係。在重要職位如國務卿的選擇中,川普選擇了那些對於多邊協議持懷疑態度的人,這些任命反映了政府對全球合作的重新評估,並影響了美國在全球舞台上的立場與支持。

至於司法部,川普政府強化了對移民及法治的控制,尤其在邊境安全問題上,這也進一步改變了司法部的核心使命。透過對檢察官的任命及政策改動,政府意圖營造一種強硬法治的形象,這一策略不僅影響了司法部的運作,也引發了民權的擔憂。

總體來看,這些變遷不僅影響了各部會內部的運作效率,也改變了美國整體政策的調整與方向,反映出川普政府不斷強調的政策一貫性與持久性。

司法部門的影響

川普政府在任期內通過一系列策略對司法部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是對檢察官的任命及控訴的策略。這些任命不僅影響了美國法律的執行,還對相關案件的處理方向和法律解釋方式造成了重要的影響。川普政府所任命的檢察官往往因其政治立場而受到廣泛關注,這使得司法部門的獨立性受到挑戰。

在其執政期間,川普政府的檢察官任命多數來自於與川普理念相符的人選,這樣一來,他們在法律執行中的立場與政策方向便不再是以獨立的法律考量為主,而是受到執政總統具體政策的影響。這導致對某些案件控訴的選擇及起訴策略的變化,這不僅影響法庭上的裁決,也反映出更廣泛的法律和政策基調的改變。

此情況對美國的民主制度來說,可能帶來不少潛在的挑戰。首先,司法部門若失去獨立性,可能導致法律不再由公正的原則作為基礎,而是依賴於政治考量。其次,這種情況也可能削弱公眾對法治的信任,認為司法程序和裁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干預。此外,在社會中可能引發對法律的不滿與質疑,進一步損害民主基礎。因此,川普政府對司法部門的影響不僅是對法律執行的具體改變,也是對整個美國民主體系的質疑和挑戰。

美國作為一個擁有強大民主制度的國家,短期內發展出極權式的獨裁政權的可能性較低。然而,歷史和政治學的研究表明,任何民主制度都不是牢不可破的,美國也並非絕對不可能產生獨裁者。以下是一些關鍵因素,分析美國可能出現獨裁化趨勢的可能性及其防範機制。

美國難以產生獨裁者?

美國的政治制度有幾個關鍵特點,使得獨裁統治難以確立:

  1. 三權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
    • 美國的憲法確立了行政(總統)、立法(國會)和司法(最高法院)三權分立的制度,任何一個部門過度擴權都會受到其他部門的制衡。
    • 例如,總統無法單方面制定法律,國會可以彈劾總統,最高法院可以推翻違憲的行政命令。
  2. 定期選舉與權力輪替
    • 美國總統每四年選舉一次,且憲法規定最多只能連任一次(兩屆,共八年)。
    • 如果總統試圖延長任期,國會、法院及民眾可以通過法律和選舉阻止。
  3. 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
    • 第一修正案保障新聞自由,使媒體能夠監督政府,防止政府壟斷資訊。
    • 雖然假新聞與政治極化問題存在,但相較於極權國家,美國的言論環境仍相對自由。
  4. 強大的民間社會
    • 美國擁有大量獨立的社會組織、企業、學術機構,能夠對抗政府的過度干預。
    • 民眾擁有組織抗議、請願、遊行的權利,這些都是防範獨裁的重要機制。
  5. 武裝公民與聯邦制
    • 美國擁有較強的地方自治權,州政府可以對抗聯邦政府的不當行為。
    • 第二修正案賦予公民擁有槍枝的權利,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被認為是防止政府過度集權的一種機制(雖然這一點存在爭議)。

美國可能出現獨裁趨勢的潛在風險

儘管美國的制度有利於防範獨裁,但近年來,許多政治學者和歷史學家仍然警告,美國可能會逐漸出現某些「民主倒退」的現象:

  1. 政治極化與民粹主義興起
    • 當民眾因經濟困難、社會動盪或族群矛盾而對傳統政治失去信心時,強人領袖(Strongman Leader)容易崛起。
    • 近年來,美國政治兩極化嚴重,社會對立加劇,導致部分政客採取極端言論,以獲取支持。
  2. 總統權力擴張
    • 過去幾十年,美國總統的行政權不斷擴大,特別是在國家安全與緊急狀態下,例如:
      • 小布希(George W. Bush)在911事件後加強監控與反恐行動,擴大總統戰時權力。
      • 川普(Donald Trump)和拜登(Joe Biden)都曾簽署大量行政命令,繞過國會推動政策。
    • 如果某位總統利用國家安全、戰爭或危機為藉口,進一步削弱國會和司法權力,可能會朝獨裁化邁進。
  3. 對媒體與司法的攻擊
    • 一些政治領袖試圖削弱媒體的公信力,稱主流媒體為「假新聞」或「人民公敵」,這可能導致新聞自由受到侵蝕。
    • 如果政府進一步控制媒體,甚至懲罰批評者,將使獨裁統治更容易實現。
  4. 選舉制度的操控
    • 如果某個政黨長期掌控國會與州政府,並透過選區劃分(Gerrymandering)、**選民壓制(Voter Suppression)**等手段削弱反對黨的選舉機會,民主制度將逐漸受到侵蝕。
    • 例如,某些州政府已通過法律,讓執政黨更容易影響選舉結果,這被批評為削弱民主的行為。
  5. 假借「國家安全」擴權
    • 歷史上,許多獨裁者都是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奪權,例如:
      • 希特勒利用德國國會縱火案,通過《授權法》獲得獨裁權力。
      • 美國也有歷史先例,例如1942年日裔美國人被強制送入集中營。
    • 如果未來美國發生嚴重恐怖攻擊或內亂,政府可能會利用「緊急狀態」來暫停憲法保障,這將增加獨裁化的風險。

如何防範美國走向獨裁?

歷史告訴我們,民主制度並非永恆不變,美國要防止獨裁的出現,需注意以下幾點:

  1. 維護憲法與法治
    • 保持司法獨立,防止行政權過度擴張。
    • 國會應發揮制衡作用,防止總統獲得超越憲法的權力。
  2. 保護新聞自由與資訊透明
    • 防止政府打壓新聞媒體,確保獨立新聞機構的生存空間。
    • 鼓勵民眾辨識假新聞,避免被極端宣傳操控。
  3. 防範選舉操控
    • 確保選舉公平,防止選舉舞弊、選民壓制或選區劃分不公。
    • 增加對投票系統的透明度與監督。
  4. 強化公民教育
    • 讓民眾了解民主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公民參與意識。
    • 避免極端民族主義或意識形態極端化,防止社會過度分裂。
  5. 制衡軍隊與執法機構
    • 確保軍隊和警察不效忠於個人,而是效忠憲法與國家。
    • 防止政府利用軍事力量來對付國內政治對手。

美國會產生獨裁者嗎?

短期內,美國要發展成極權式的獨裁國家難度極高,因為其民主制度相對強大,且公民社會仍然活躍。然而,歷史顯示,即使是民主國家也可能出現威權化的趨勢(如納粹德國、委內瑞拉、俄羅斯等國的轉變)。

如果美國政治極化繼續惡化,選舉制度被操控,新聞自由受限,並且政府利用緊急狀態來擴大權力,那麼美國民主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因此,防止美國出現獨裁統治的關鍵在於維護憲法制度、公民自由,以及防範極端政治勢力的擴張。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