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立法院法制局的解釋恐引發下一波擴權、癱瘓政府的危機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8-07 編輯部

立法院法制局發布一份名為《重複立法作為憲政對話──論國會立法權與司法違憲審查的界限》的報告,主張憲法法庭判決對立法院僅有「尊重義務」,而無「遵從之必要」。這份報告一出爐,即刻引發朝野激烈爭議。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痛批這是「誤導社會的錯誤示範」,並直指恐上演「國會擴權2.0」。 國民黨則辯稱,大法官不具民意基礎,不應干預立法院運作。 在當前藍白陣營掌控國會多數的背景下,這份報告不僅挑戰憲政秩序,更可能成為藍白推動下一波擴權的理論武器,進而癱瘓政府運作、動搖民主法治根基。本文將從報告的爭議性、潛在政治後果,以及憲政危機三方面評析此事件。

首先,報告的內容本身充滿法理爭議。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78條,司法院擁有解釋憲法的專屬權限,大法官釋字第185號更明確指出,憲法解釋對全國各機關及人民具有拘束力,包括立法院在內。 然而,法制局報告卻主張憲法判決「非屬憲法位階」,無法限制未來國會立法自由,甚至引用特定學者觀點,稱立法機關僅需「尊重」而無需「遵從」。 這種說法忽略了《憲法訴訟法》第38條的規定,該條明文確認憲法法庭判決對各機關的拘束效力。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批評,這是「配合藍白成法盲」的行為,正為藍白讓立法院一院獨大、凌駕行政院與總統府鋪陳。 報告雖註明「僅供委員參考」,但在藍白主導的國會環境下,很可能被用作立法依據,挑戰權力分立原則。

其次,這份報告恐引發立法院下一波擴權行動。回顧2024年國會擴權爭議,藍白推動調查權、聽證權等修法,遭憲法法庭於113年憲判字第9號判決宣告多數條文違憲,並立即失效。 如今,法制局報告強調「重複立法作為憲政對話」,暗示藍白可無視判決,再次推動類似法案。 X平台上,已有用戶轉發新聞,質疑藍白正藉此準備對抗釋憲,譬如重推藐視國會罪等爭議條文。 若藍白引用此說法,立法院可能變相成為「超憲法」機關,擴大調查權力、干涉行政決策,甚至強制政府官員配合聽證,導致行政院運作停擺。民進黨立委示警,這正是「國會擴權2.0」的開端,藍白未能透過選舉取得執政權,便試圖透過國會多數顛覆體制平衡。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最後,此舉潛藏癱瘓政府與顛覆法治的嚴重危機。若立法院公然不遵從憲法判決,等同鼓勵人民質疑法律效力,正如吳思瑤所言:「人民是否也可以說立法院制定的法律只有尊重,沒有服從的必要?」 這將破壞三權分立,引發憲政危機:行政院可能拒絕執行違憲法律,司法院則需介入更多釋憲案,造成政府癱瘓。X上的討論顯示,網友已將此視為藍白「毀憲亂政」的延續,恐導致社會抗議升溫。 更嚴重的是,藍白若一意孤行,可能削弱台灣民主公信力,給予外部勢力(如中國認知戰)可趁之機。 公民團體呼籲總統拒絕公布此類法律,維護憲政秩序。

總之,立法院法制局的這份報告雖披著學術外衣,實則為藍白擴權提供論述掩護。若不加以遏止,將引發下一波國會亂象,癱瘓政府運作並顛覆法治。台灣社會應強化公民監督,透過選舉與罷免機制問責藍白立委,確保憲政穩定。唯有恪守權力分立原則,台灣民主才能長治久安。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