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編輯部
近日,美國川普政府的一項決定再度引發國際譴責:計劃銷毀價值近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9億元)的避孕用品,包括植入式避孕器和子宮內避孕器(IUD)。這些物資原本由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採購,用於援助貧窮國家的婦女避孕需求,卻因政府更迭而面臨焚毀命運。無國界醫生組織稱此舉為「冷酷無情的浪費」,國際計劃生育聯盟(IPPF)也強烈譴責,強調這不僅浪費納稅人金錢,更剝奪了全球婦女的基本健康權利。
這起事件的核心,似乎是意識形態的衝突大於實際福祉的考量。川普政府上台後,迅速裁撤USAID,並恢復擴大版的「墨西哥城政策」(Mexico City Policy),禁止美國資金用於任何與墮胎相關的活動—even if只是提供避孕資訊或用品。這些避孕物資雖是拜登時代的遺留,但尚未過期(部分可使用至2031年),原本可以捐贈給國際援助組織,如無國界醫生或計劃生育團體,繼續發揮救命作用。然而,政府寧願花費額外16.7萬美元運往法國焚毀,也不願轉讓,理由是避免任何潛在的政策違規或政治風險。這種決定,讓人不禁質疑:難道意識形態的堅持,真的值得犧牲全球婦女的健康?
避孕用品對女性來說,絕非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維護生殖健康的基本工具。在開發中國家,許多婦女缺乏醫療資源,意外懷孕往往帶來高風險分娩、貧窮惡化,甚至母嬰死亡。無國界醫生執行長班瓦(Avril Benoit)指出,當婦女能自由決定生育時,對健康有正面效益;反之,後果往往危險。這些被銷毀的物資,本可幫助數十萬婦女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卻因政治考量而化為灰燼。這不只浪費資源,更凸顯了意識形態如何凌駕於人道主義之上。川普政府一方面宣稱要減少浪費,另一方面卻主動摧毀已購置的援助物資,這種矛盾邏輯,令人費解。
更深層來看,這起事件反映了美國國內政治極化對全球影響的縮影。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延伸到外援領域時,往往以反墮胎立場為核心,忽略了婦女權利的普世價值。批評者指出,這不僅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也加劇全球不平等。畢竟,在氣候變遷、貧窮與疫情交織的時代,醫療援助應是跨黨派共識,而非黨派鬥爭的犧牲品。國際組織已多次呼籲華盛頓重新考慮,允許轉讓這些物資,但迄今未果。
總之,這場「焚毀行動」不僅是資源的浪費,更是對女性福祉的漠視。當意識形態成為決策的首要濾鏡時,真正受害的是那些無聲的婦女與女孩。我們應反思:政治能否退一步,讓人道與科學主導?否則,類似悲劇恐將一再上演,代價是無數生命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