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川普給全球吃瀉藥,美國也烙賽,這帖偏方是掠奪還是集體自殺?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4-07 編輯部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reciprocal tariffs)一出,又在全球經濟舞台上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這位前總統兼潛在未來領導人,似乎對「以牙還牙」的貿易哲學情有獨鍾,主張用關稅作為武器,對那些他認為對美國不公平的貿易夥伴進行懲罰。然而,這帖藥方看似猛烈,實則像一把雙刃劍,可能讓全球經濟拉肚子,連美國自己也免不了「烙賽」。究竟這是精明的掠奪策略,還是帶著所有人一起跳崖的集體自殺?

首先,對等關稅的核心質疑很簡單:如果別人對美國商品徵稅,美國就以同樣的稅率反擊回去,聽起來公平得像小學生吵架——「你打我一下,我也打你一下」。川普的支持者認為,這能逼迫其他國家降低關稅,開啟市場,讓美國製造業重振雄風。聽起來很美,但現實遠沒那麼單純。國際貿易不是雙人拳擊賽,而是像蜘蛛網一樣複雜的系統。你對中國貨加稅,中國反擊美國農產品;你對歐盟鋼鐵出手,歐盟就瞄準美國威士忌和摩托車。最後的結果不是雙贏,而是大家都捧著漲價的貨單和丟掉的工作,面面相覷。

更別提,這劑猛藥對美國自己也不好受。關稅的本質是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美國進口商付了更高的稅,然後轉手漲價給老百姓。根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PI)的數據,川普上一輪貿易戰讓美國消費者每年多掏了約420億美元,相當於每戶家庭多付了1,200美元。製造業呢?確實有些工廠回流,但更多企業乾脆把生產線搬到越南、墨西哥這些關稅以外的地方,繞過了美國。這哪是振興,分明是搬家補助。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全球層面看,這種政策更是像給世界經濟下了瀉藥。國際貨幣基金(IMF)早就警告,關稅戰會拖累全球GDP增長,尤其傷害依賴出口的小國。供應鏈一亂,價格飆升,通脹壓力加劇,連帶貨幣政策都得跟著調整。川普或許覺得自己在「掠奪」別國優勢,但實際上更像是在全球化的桌子上掀桌子——東西砸壞了,美國也得一起收拾殘局。

當然,川普的邏輯也不是全無道理。長期看,有些國家確實靠低關稅和補貼搶市場,美國吃虧也不假。但解決方案是對等關稅這種大錘子,還是該靠談判桌上的精細手術?WTO(世界貿易組織)雖然不完美,至少提供了個平台,讓大家有規則可循。川普卻像個不耐煩的莽漢,嫌規則太慢,直接抄起關稅大棒砸下去。結果呢?WTO被邊緣化,國際信任崩壞,美國的盟友也開始懷疑:這老大哥到底是想帶隊還是想獨吞?

說到底,對等關稅這帖偏方,既不是純粹的掠奪,也不是完全的自殺,而是兩者的詭異混搭。它短期內或許能讓川普喊出「美國優先」的口號,撈點政治資本,但長期看,美國的經濟影響力和全球領導地位可能反被自己搞得七零八落。全球化的世界,沒人能真的獨善其身。川普這一招,說不定最後是給自己挖了個坑,然後拉著大家一起跳下去——到時候,誰也別想笑著爬出來。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