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川普政府對艾普斯坦案的轉折:陰謀論的反噬與信任危機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7-14 編輯部

2025年7月13日中央社報導,川普總統公開呼籲其基本盤支持者停止攻擊政府處理艾普斯坦案的方式,這標誌著一場從競選承諾到行政現實的尷尬轉變。原本在2024年大選前,川普及其盟友如司法部長邦迪、FBI局長巴特爾和副局長邦奇諾,熱衷散播關於艾普斯坦「客戶名單」與滅口陰謀的論調,承諾上台後揭露真相。然而,本週司法部與FBI的一份簡短備忘錄斷言:艾普斯坦確實自殺,無所謂的客戶名單存在。這不僅引發內部不滿(如邦奇諾揚言辭職),還讓MAGA運動出現裂痕,甚至Elon Musk的公開指責更添火藥味。這項發展暴露了川普政府的笨拙處理,可能深化陰謀論並損害其核心支持基礎;但從另一角度,這也可能是基於證據的務實調整,避免無謂的法律糾紛。

首先,這轉變的突兀性令人質疑政府的誠信。報導指出,川普在Truth Social上為邦迪辯護,稱批評者是「自私的人」,並暗示艾普斯坦文件是民主黨操弄的騙局,呼籲轉而專注於「遭竊的2020大選」。這與過去的立場形成對比:邦迪曾承諾大爆料,巴特爾也參與陰謀論討論。司法部備忘錄僅兩頁,強調「徹底審查」卻不公布細節,這讓基本盤如Alex Jones和Laura Loomer憤怒,他們痛批邦迪下台,稱這是背叛。Elon Musk的介入更添戲劇性——在與川普撕破臉後(因支出法案與電動車政策分歧),Musk於6月公開指稱川普在名單上,並要求釋放文件。他的X貼文如「川普在艾普斯坦文件中」雖後來部分刪除,但時間點與官方否認重合,讓人懷疑這是否是回應壓力。公眾反應顯示,即使支持者也不全盤接受官方說法,X平台上充斥諷刺如「這是掩蓋Trump涉案的證據」。

這種處理方式的笨拙之處在於,它欲蓋彌彰,反倒助長陰謀論。英國《泰晤士報》指出,這是川普在移民、烏克蘭與艾普斯坦等議題上違背承諾,導致基本盤鬆動。CNN分析,這反映川普團隊的「混亂」,而BBC報導則強調,這違反邦迪先前的透明承諾。若真無名單,為何不在上台之初就澄清?反而等到Musk指責後才發布備忘錄,這讓質疑加劇。紐約時報報導,司法部承認缺乏證據支持陰謀,卻無法釋放更多文件(如大陪審團材料或兒童色情證據),以保護受害者和避免毀譽無辜者。但這解釋未能平息不滿,尤其當邦奇諾揚言辭職時,暴露內部矛盾。從X用戶的討論看,有人嘲諷「民主黨寫了名單,我們現在不想要了」,反映支持者內心的掙扎。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然而,從支持政府的視角,這可能是必要的務實轉向。官方備忘錄基於聯邦調查,重申2019年自殺結論無誤,無證據支持客戶名單或滅口說。巴特爾直言「陰謀論從來不是事實」,而川普的發文則試圖重導焦點,避免浪費資源於「沒人關心的事」。保守媒體如The Hill稱Musk的指責是「嘲諷」,源於個人恩怨,而非鐵證——Musk曾是川普顧問,但因政策分歧離開,他的刪文也暗示缺乏確鑿證據。Axios報導,這是Trump政府首次正式駁斥陰謀論,目的是避免無端指控權貴如Bill Clinton或Bill Gates,轉向其他優先事項。PBS指出,儘管基本盤不滿,但這可能防止法律糾紛,若無實證,公開更多文件只會製造混亂。

總之,這項發展確實可疑,反映政府從陰謀論轉向否認的尷尬,特別在Musk指責與官方時間點的巧合下,讓人懷疑掩蓋。但從中立角度,這更像是政治現實而非深層陰謀——川普想擺脫這「陰魂不散」的議題,專注執政。若不釋放更多非敏感文件(如飛行記錄),信任危機將持續,尤其Musk的呼籲已獲數十萬讚。作為公民,我們應要求更高透明度,否則這將成為川普任期的痛點,進一步分化美國社會。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