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編輯部
2025年2月28日,《華盛頓郵報》報導了一場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發生的激烈爭執,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之間的會面從外交禮儀迅速演變成了一場近乎酒吧鬥毆的對峙。川普和副總統JD·萬斯對澤倫斯基提出強硬要求,指責他缺乏感恩並威脅要切斷支持,而澤倫斯基則反擊,強調普京的侵略並質問萬斯是否真正了解烏克蘭的處境。這場衝突不僅暴露了美國對盟友態度的轉變,也引發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如果中國對台灣發動侵略,台灣是否也會面臨類似的霸凌?俄羅斯方面對此事的反應更增添了這一事件的國際影響力,例如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稱讚川普將澤倫斯基“趕出白宮”,稱其為“無禮的豬終於得到一記耳光”,顯示俄方將此視為對烏克蘭的羞辱,並可能暗示未來對類似情境的期待。
報導中,川普對澤倫斯基說:“你手上沒有牌,你沒有資格對美國提要求。”他甚至警告說,澤倫斯基的態度可能讓談判破裂,並稱其“對美國不夠尊重”。這種強硬姿態令人聯想到國際關係中力量不對等時,強國如何利用其優勢地位壓迫弱國。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是否也會以類似的方式對待台灣領導人,要求其“感恩”並順從,而不是提供真正的支持?俄羅斯高級官員對川普態度的“驚訝”進一步表明,這種公開的對抗可能超出了傳統外交預期,對台灣來說,這或許是一個警示:美國的支持可能伴隨不可預測的羞辱。
烏克蘭的情況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參考。自從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並於2022年全面入侵以來,烏克蘭一直在美國的支持下抵抗侵略。然而,川普的言論顯示,他更傾向於將援助視為一種交易籌碼,而非基於價值觀或戰略利益的承諾。他甚至公開支持俄羅斯和朝鮮在聯合國的立場,對澤倫斯基的批評卻毫不留情。正如梅德韋傑夫所說,“基輔政權在與第三次世界大戰賭博”,這種言論不僅反映了俄方的幸災樂禍,也暗示了川普可能更傾向於強迫盟友接受其條件。如果台灣面臨類似危機,美國的援助是否也會伴隨著這樣的羞辱和條件,甚至被俄羅斯等國視為可乘之機?
台灣與烏克蘭有相似之處:兩者都面臨強大鄰國的威脅,都依賴美國的軍事和政治支持。然而,台灣的戰略地位——位於第一島鏈、控制關鍵航道並在半導體產業中舉足輕重——可能使其處境更為複雜。一旦中國採取行動,美國可能會因為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而介入,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能免於被“霸凌”。從川普對澤倫斯基的態度看,他更關心美國的“面子”和短期利益,而非盟友的長期生存。俄羅斯宣傳人士瑪格麗塔·西蒙尼揚在Telegram上評論稱,“橢圓形辦公室見過很多,但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面”,這不僅嘲諷了會談的混亂,也暗示了俄方對美國內部矛盾的利用。台灣領導人是否也會被要求在白宮低頭,甚至被嘲笑為“沒有牌可打”?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會議中多次提到自己是“和平締造者”,並表示希望與俄羅斯對話以結束戰爭。然而,他對普京的溫和態度與對澤倫斯基的敵意形成鮮明對比。如果套用這種模式,台灣可能會發現自己被美國推向與中國的談判桌,而非獲得堅定的軍事支持。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美國認為台灣“不夠感恩”或“不配合”,是否會像對待澤倫斯基一樣,突然取消承諾,甚至公開羞辱?俄羅斯的反應——將此視為“對克里姆林宮的禮物”——進一步提醒我們,這樣的內部分裂可能被敵對勢力放大。
當然,美國對台灣的政策不完全取決於川普一人。國會和軍方長期支持台灣,並通過《台灣關係法》承諾提供防禦性武器。但這場川普-澤倫斯基爭執揭示了一個現實:當領導層的個人風格主導外交時,盟友的尊嚴和自主性可能被輕易犧牲。台灣必須警惕,即使有美國的支持,也可能伴隨著高昂的代價——不僅是經濟或軍事上的,更是心理和政治上的。正如俄羅斯官員所驚嘆的“巨大的改變”,這種不可預測性可能成為台灣未來危機中的關鍵變數。
從這場橢圓形辦公室的風波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超級大國如何在壓力下對待一個尋求幫助的盟友。如果中國真的侵略台灣,台灣或許不會只是在戰場上面對敵人,還可能在盟友的會議室中承受另一種戰鬥。澤倫斯基的經歷提醒我們,國際支持並非無條件,弱國在強權遊戲中往往沒有真正的平等可言。台灣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