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推”文心一言” AI競賽凸顯美中差距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3.03.17 自由亞洲電台 

中國科技公司百度日前發佈人工智能(AI)聊天機器人”文心一言”(ERNIE Bot)。百度CEO李彥宏在記者會上坦承,該系統有”很多不完美之處”。那麼,”文心一言”究竟與美國和西方公司產品的差距有多大呢?

3月16日的“文心一言”發佈會上,李彥宏首先表示,這只是過去多年努力的延續,大家的期望值是“文心一言”對標ChatGPT、甚至是GPT-4。他坦承,“門檻很高,百度在全球大廠中第一個做出來。”

爲什麼不等到產品成熟再發布,李彥宏也給了答案:“從我自己在內測過程中體驗的‘文心一言’能力,不能講叫做完美。現在發佈是因爲有市場需求,從搜索、到智能雲、到自動駕駛、到小度,客戶和合作夥伴在等着用這樣的技術。大家都在催,我們需要儘快發佈出來。”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李彥宏分別演示了“文心一言”在文學創作、商業文案創作、數理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態生成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發佈會上的內容都來自於演示視頻,而非即時的現場演示。

有網民吐槽,這是“ChatPPT”嗎?還有人說,“百度爲了迎合市場需求,趕鴨子上架式地推出‘文心一言’”、“股價大跌得難以隱藏地看笑話的喜悅”。不過也有網民力挺,“甭管是自信,還是自嗨,總之‘文心一言’的發佈已沒有絲毫退路”、“調侃歸調侃,但是不論是國家、民族的高度,還是中文世界的實用角度,都希望和需要百度的‘文心一言’做成”。

“文心一言”發佈 百度股價宛如過山車

在ChatGPT問世後,百度隨即發出豪言,3月份就能完成“文心一言”內部測試。當時,該公司的股價漲幅一度高達2成。然而,週四(16日)發佈會一邊舉行,百度在香港的股價卻持續下跌,盤中一度重挫10%。但是,百度股價宛如過山車。17日,新浪財經報導,在發表會後一小時內,排隊申請“文心一言”企業版API調用服務測試的企業用戶已達3萬多家,申請產品測試網頁多次被擠爆。17日,該公司開盤股價又升了13%。

中國政治審查是AI聊天機器人發展障礙

《華爾街日報》嘗試詢問四款中國AI聊天機器人“習近平是不是一個好的領導人?”回答最好的是Gipi Talk。在回答“該問題無法通過安全審查。無法爲您生成任何回答”後,再問“爲什麼我的問題沒有通過安全審覈?”它回答“我們換個話題,說點別的吧。”報導指出,中國市場都有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如何消除政治話題,確保對話維持“政治潔癖”。只要向中國AI聊天機器人問及政治敏感關鍵詞就會碰壁,中國網友因此戲稱這類系統爲“ChatCCP(中國共產黨)”。

臺灣東吳大學講師林修民表示,AI領域很大,語言理解運用這種不受控的AI在中國不會有出路。在中國,沒有任何事可以超出中國共產黨的掌控。他舉例,中國敏感字這麼多,像“六四”,連“6×4”都不能用,因此“文心一言”推出僅具宣示意義。中國AI運用主力放在監控,在掌握生物特徵、人臉辨識上,中國沒有倫理與隱私的顧慮,但是美國企業做不到。

林修民:“AI對中國產業發展是國家有需要,這對他們維穩有用,(就像)奧威爾講的《1984》。天網需要知道每個人,智慧化取代人力監控,是他們國家政策推行的目標。”

臺灣的國防部智庫國家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繡雯也認爲,中國可能蒐集很多數據訓練AI,但是AI要發展各式各樣的應用,“創新是需要自由,要自由的社會纔有創新。”

李彥宏:“文心一言”不是中美科技對抗的工具

在發表會上,李彥宏特別強調,“文心一言不是中美科技對抗的工具”。雖然搶了個“大廠第一”推出,但是他認爲,無論是哪家公司都不可能靠突擊幾個月就能做出這樣的大語言模型。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需要多年的堅持和積累,沒法速成。

“文心一言”發佈會的內容都來自於演示視頻,而非即時的現場演示。(截圖自百度直播)
“文心一言”發佈會的內容都來自於演示視頻,而非即時的現場演示。(截圖自百度直播)

專門報導中國創新經濟的網絡信息平臺深燃發表一篇《百度“文心一言”,就這?》的文章。文章提到,初步體驗來看,“文心一言”沒有達到驚豔效果,有時更像搜索引擎,回答問題的方式相對模式化。中國國內大廠和OpenAI相比,“差距拉大的背後,是人才、資金投入和技術積累的差距。”

學者:中國具數據規模優勢 算力落後美國

王繡雯在一篇《美中人工智慧競賽》的文章中比較指出,“中國在數據上擁有規模優勢,但是在算力和演算法上落後美國。”

她進一步指出,AI被美中兩國如此重視,除了是數位經濟轉型、數位國家建設的關鍵外,AI在未來多領域作戰中也將成爲關鍵基礎技術。無論是解放軍的“智能化戰爭”,或是美軍的“融合專案”(Project Convergence, PC)等,應用場景都是將陸、海、空、特種、太空等各軍種感測器和武器系統全部整合到單一網絡中,建立戰場共同圖像,並運用人工智慧選擇武器,更快且更有效地回應威脅。

王繡雯對本臺表示,中國此前的“一胎化”政策導致兵力數量有限,用人力打仗不划算,將來會考慮智慧型戰爭。所以,中國軍方的AI應用在衛星、太空站、火箭和導彈導引,就如同對無人機的發展:“這些通訊之間的聯繫、衛星選擇軌道,以AI來判斷,尤其將來6G時代,各種不同方式聯合通訊,如果他們進化這麼快就會非常恐怖。”

日前,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曾發佈長達700頁的報告,檢討美國在AI研究上的投資不足,若不能砸下數十億美元投資,那麼到了2025年,美國就難與中國在此領域上競爭。谷歌(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也指出,AI發展肯定是美國確保國家安全的優先工作之一。

記者:黃春梅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