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川普遇上習近平 對等關稅激起了美中強大的火花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開徵的對等關稅,遇上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負隅頑抗,在經貿領域激起了強大的火花。全球都在看的是,習近平這塊被踢凹的鐵板,要怎麼防禦下去;而川普可能踢傷了的腳,要怎麼再踢下去。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台北特稿 2025/4/15

川普回任美國總統不到3個月,就向全球發動了史無前例的對等關稅攻勢,把全球產業及金融市場這一大潭水攪得波濤洶湧。正當魚蝦四散奔逃,爭相求生時,川普赫然發現,水裡的一條大鱷魚死死咬住了他。這條大鱷魚,就是中國,儘管牠因為經濟衰退,已經齒牙動搖。

從川普(Donald Trump)1月20日回任到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前,已經先以芬太尼(Fentynol)問題為由,向中國兩度加徵了10%關稅。而中國則是「重點回擊」,僅針對部分類別產品、包括川普中西部票倉的農產品作對等還擊,一些類別還加到15%。此外,中國仍使出了制裁美企及管制鎢等關鍵物資出口的老招,以及對谷歌(Google)展開反壟斷調查,作為加碼還擊。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可以說,在4月2日前,中國對川普的還擊,看似「對等」甚至加碼,其實留有餘地。表面上不示弱,但也留出了與川普政府談判協商的空間。更重要的是,中國自認經過「川普1.0」及拜登(Joe Biden)時代的共8年的衝擊,應該能夠應付新增的20%關稅。

但川普4月2日高舉的「對等關稅」看板,不但令全球傻眼,中國更被高掛在看板上的第一行,被加上了34%的對等關稅。更何況,川普政府事後馬上說明,中國適用的關稅是34%外加芬太尼的20%,合計54%,使中國被美國加徵的稅率頓時領先全球,徹底惹怒了中國,起身頑抗,成為全球唯一對美反制的國家。

中國的對美反制動作,大致可分為幾個層面。一是針鋒相對的關稅及經貿反制,設法打疼美國;二是外交層面,開始向東南亞近鄰,乃至亞太、歐洲、拉丁美洲尋找盟友,試圖對抗美國;三是輿論宣傳,特別是喇叭朝內,激起中國國內民眾抗美的情緒,順帶轉移近年來經濟表現欠佳的焦點。

在關稅及經貿反制方面,隨著川普宣布34%對等關稅,接著在中國對等報復下又加徵50%關稅,然後再一舉加到125%,使美國光是今年來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就高達145%。若再加上川普第1任及拜登任內存在的7.5%至25%關稅,中國輸美商品的累計稅率已達驚人的152.5%至180%。

更有甚者,川普9日宣布將對中國關稅加到125%的同時,還出人意料地宣布,逾75個已與美國協商對等關稅的國家,關稅暫時降為10%,為期90天。此舉立刻讓中國陷入全球「一枝獨秀」的孤立狀態,125%比10%的稅率,天差地遠。

面對川普4月2日起的3波加稅攻勢,中國4日起也祭出了3波反制措施。在關稅上,中方堅持「你加多少,我就加多少」的原則,3波反制累計也向美國加徵了125%的關稅,且在第3波反制時加上了「如果美方後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徵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的字眼,彷彿是習近平表態「不陪你川普玩了」。

除了關稅對等反制,中國的3波反制還使出了許多老招。包括一共制裁了33家美企,其中17家被列為「不可靠實體」;同時管制釤等7類關鍵性稀土出口;還暫停了4家美國企業的高粱、禽肉輸中資格;更對美國化工大廠杜邦的中國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且把原產於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

此外,川普念茲在茲的TikTok(抖音國際版)美國業務出售案,中國方面也明確表態要出手審查,讓川普不得不把TikTok出售案再度延後75天。

在外交層面上,從主管外貿的中國商務部、主掌外交的中國外交部,到中共中央乃至習近平本人,全都動了起來。除了多拉攏不滿川普對等關稅的國家,更因為川普的對等關稅除了打擊中國,還打擊近鄰東南亞的越南等國,把中國以東南亞作為規避美國關稅的後門,徹底封死。

其中,中共8至9日就由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周邊工作會議」,除了重申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並強調要與周邊國家鞏固戰略互信,支持地區國家「走穩自身發展道路」。不久,中國就宣布習近平14至18日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是訪問,防止這些國家倒向美國、進而反向對中國加徵關稅的目的十分明顯。

除了東南亞,中國還將抗美的觸角伸向澳洲、歐盟、巴西等國,像是和歐盟重啟先前陷入僵局的電動車關稅談判。同時,習近平特地選在11日會見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時,首度對美中關稅戰公開表態,指「打關稅戰沒有贏家,中國不畏懼任何無理打壓」,除了把面子做給西班牙,試圖從歐盟內部攻堅外,更充分表露了習近平決定和川普「打到底」的態度。

當然,中國拉攏他國抗美的舉動也踢到了鐵板。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針對中國駐澳大使肖千主張「新形勢下,中國準備好與澳洲攜手合作」公開潑冷水,直指澳洲「不會與中國結盟,這事不會發生」,「我不認為我們會與中國攜手合作」。澳洲不希望看到美中發生貿易戰,但澳洲聚焦於實現貿易多元化。

至於輿論宣傳,中國官方老練地在大眾層面上,對美國祭出了旅遊警示、留學警示,乃至限縮好萊塢電影進口的措施,試圖將美國形塑成一個「去旅遊有危險」、「去留學有風險」的國度,連拍出來的電影也視為不對等貿易,普通中國百姓對美國的不信任乃至抗拒,油然而生,以便更大規模反制措施的民情操作。

在這種情況下,加上宣傳機器高調灌輸美中關稅戰的「不仁不義」,中國民間於是出現了「對美國籍客人加徵104%服務費」告示、川普頭像的馬桶刷,乃至戰狼畫匠創作的「就不跪」畫作,以及海外流入並廣傳的川普率團隊成員組裝iPhone等動畫,都是輿論戰下的產物。

然而,同一時間,沿海大批外貿工廠瞬即陷入停擺,工人無班可上而無薪可領的窘狀,卻在這樣的操作下被擺到了一邊。反映這種窘狀的短片,在中國網路上俯拾皆是,多未被刪。但除了反制,人們同時也在等待,中國官方有沒有像部分國家一樣,對受創的產業及從業人員提供扶助措施?

美中關稅戰打下去,製造業強大的中國,在經濟本已疲弱下,會有更多工人生計無著,進而埋下更多社會動盪的不定時炸彈;而消費力強大的美國,則可能有更多民眾因物價高漲損及荷包,進而衝擊消費,造成民怨四起。

也許,這就是川普和習近平打死不退,想看到對方最後出現的景象。雙方互噴口水,你一拳我一腳,既比命硬,也比命長。但動盪的,除了兩國人民的生計,可能還有你我的荷包。(編輯:吳柏緯)1140415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