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年底突變的冠狀病毒 (Coronovirus) 傳染給人類,引起嚴重的肺炎,許多人喪失生命;傳染很快,幾個月內傳遍全世界,成爲世界性的大流行病 (pandemic),造成近代人類最嚴重的傳染病。因爲這個病毒在 2019 年發生,所以醫學家/病毒學家把它稱為 COVID-19。
專家研究在很短期間就發現人給人傳染主要是由呼吸、講話、唱歌呼出來的空氣別人吸入引起的。所以專家開始設立規章避免傳染,如停止聚會、人與人之間至少有6呎距離、戴口罩、常洗手等,有些國家(如台灣)嚴格執行這些規章,結果 COVID-19 傳染很明顯的減低,只有7人死亡;可是有些國家(如美國)領導人物否認科學,不遵守專家設立的規章,不肯戴口罩,結果全國傳染病人數大增,到今天(10月16日)將近22萬的美國百姓因病毒傳染喪失生命。
為了防止病毒傳染,專家設立這些規章,人類大部份的行業受影響,生活方式完全改變,如學校不能開課、禁止集會、關閉戲院、電影院、音樂廳、舞廳等,這種不方便的生活方式,不知會繼續多久。
古典音樂界受到很大的影響,在美國幾乎所有的音樂會都停止,最近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與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宣布下一年度節目完全取消。在這情況下,對喜愛音樂的人仕也是很大的損失。有些人開始動腦筋想出不同的方式來演出音樂,以下舉出一些例子:
1) 改變演奏會與音樂廳
因爲避免病毒傳染,人與人之間至少有6呎距離,所以音樂廳台上不能容納近百人的交響樂團,只限於室內樂或獨奏。可是更大的問題是聽眾,他們的座位每人要隔離好幾個空位,結果門票銷售數有限,而且聽眾欣賞的感覺不同,所以用這方式演奏結果失敗。
從病毒傳染的問題來說,聲樂比噐樂更嚴重,因爲聲音是從口發出來,尤其是合唱,所以合唱首先被禁止演出。
2) 利用網站演奏
由於網站科技發展,許多音樂家開始利用網站演奏、演唱。雖然網站的音響不如現場聽得好,可是能夠讓更多的聽眾從電腦或 iPad、iPhone 在自己家欣賞;而演奏者也可以輕鬆的在自己練琴的家裡演奏。因爲網站是世界性的,所以我們可在美洲或亞洲欣賞歐洲的演奏。現在世界上有些交響樂團、歌劇院、芭蕾舞院都有從網站播出的設備,讓觀眾從世界各地欣賞。有的須要事先購票入網,現場直播要注意時差才能聽到實況演奏。有一些樂團、音樂機構把演奏的實況錄影存集起來,讓聽眾在自己方便的時間打開網站欣賞。
3) 使用聚會特別軟體安排音樂會
過去與住在遠地的親戚、朋友談天,開始是用電話,後來網站科技發達,用特別的軟體,可互相觀看對方談話,如 Skype 、FaceTime 、 WhatsApp、LINE 等,很方便。可是自從 COVID-19 傳染開始後,限制不准多人聚會,所以網站軟體改良讓更多人參加:演講者在特別講堂,聽眾在家裡打開電腦或 iPad 、iPhone 參加,不但可看到講師,而且可看到其他參加的聽眾,有須要時聽眾可打開麥克風提出問題、參加討論。市面上出現了很多軟體,適應各種不同團體的用途,其中最簡單、常用的軟體是Zoom。
有些聰明的音樂家利用這些軟體來表演合唱,結果相當好。如這禮拜台灣會館送來一段台灣會館合唱團製作的 Virtual Choir 音樂影片「熱情的沙漠 2020 Quarantine Edition」,是合唱團指揮 Rose Chen 老師所作的,團員都在家演唱,聲音合起來相當好聽。在影音可看到大家熟悉同鄉熱情的演唱:
另一段是由 Yale Glee Club 校友為中心組成的 Virtual Choir,團員分散世界各地,我們女兒 Carol 參加 Glee Club 認識的朋友 Eric Banks 組成 Virtual Choir 「Ensemble Diaspora」,32位團員都是美國的少數民族,Eric 作曲 「To be a stranger」,於今年8月23日在網站首演。這首曲是為了紀念 2019年3月至 2020年6月在美國各地被警察打死的32位無辜、手無武器的少數民族受害者所作的,在歌唱開始前,每位合唱團員念出每一位受害者的名子,然後大家開始合唱。聽起來不但好聽,而且聽了歌詞心裡很感動。希望大家分送給朋友分享:
4) 異想天開的游泳池音樂會
最近在報上看到一段報導,德國 Bayreuth Festival Orchestra 的大提琴家 Jürgen Gerlinger 異想天開,在 Stuttgart 市看到一個室外大游泳池,裡面沒有水,因爲病毒傳染期間民間不准游泳。就利用空游泳池於今年7月開大提琴獨奏會,招來的不少聽眾 (見圖),而且游泳池內的音響效果比一般室外演奏好。這是只在 COVID-19 傳染期間才有的現象,大概不久的將來可能有別的音樂團體接着在游泳池內開演奏會。
-1080x6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