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染疫死亡火化爭議解套,衛福部:正研議方法讓遺屬瞻仰遺容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2/6/9

針對染疫死亡後多久要火化爭議,衛福部9日指出,目前正試圖克服技術問題,研議如何讓遺屬瞻仰遺容並兼顧防疫。圖為衛福部次長薛瑞元。(中央社檔案照片)
針對染疫死亡後多久要火化爭議,衛福部9日指出,目前正試圖克服技術問題,研議如何讓遺屬瞻仰遺容並兼顧防疫。圖為衛福部次長薛瑞元。(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9日電)針對染疫死亡後多久要火化爭議,衛福部今天指出,經與殯葬業者討論,實務上有遺體屍體腐化、無法化妝、動線規劃不易等3問題,目前正試圖克服技術問題,研議如何讓遺屬瞻仰遺容並兼顧防疫。

染疫死亡後火化議題引發關注,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天建議指揮中心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確診喪葬指引,還有各國作法另訂處理原則,例如新加坡允許喪家守靈3天;指揮中心回應,將請內政部研議如何兼顧防疫與人情。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今天出席政院會後記者會時表示,對於相關議題正參考各國資料,但因各國民俗有別,例如新加坡守靈3天,但實際上是指伴著遺體守靈3天,還是僅為一個儀式,以及在怎樣的空間與地點守靈等,台灣能否直接參照,都要做進一步了解。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薛瑞元說,台灣有台灣處理遺體的流程,如何兼顧防疫並符合民眾風俗習慣的需求,讓確診者死亡的遺屬能達成瞻仰遺容的心願,過程中牽涉很多細節,目前還在研擬中,也仍有許多技術部分需要克服。

他表示,經與殯葬業者討論,實務上有確診病患死亡的遺體無法做防腐處理,為避免屍體腐化仍須盡速處理,另外,則是大體化妝師風險較高,因此無法化妝,再者,則是以目前的動線規劃來看也較困難。

薛瑞元說,過去面對Delta、Alpha病毒株大家比較謹慎,以不接觸遺體為原則,但目前Omicron導致重症的機率比較小,因此民眾有相關訴求,衛福部也正在研議如何讓遺屬瞻仰遺容並兼顧防疫,只是技術上還有很多細節要克服。(編輯:林淑媛)1110609

陳時中:未規定染疫遺體24小時內火化 但盡速完成是對的

2022/6/7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7日強調,地方確實都以24小時內火化為原則,指揮中心雖未寫明火化期限,但認為這樣是對的。(圖取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7日強調,地方確實都以24小時內火化為原則,指揮中心雖未寫明火化期限,但認為這樣是對的。(圖取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陳婕翎、沈佩瑤台北7日電)COVID-19染疫死者24小時內火化爭議延燒。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強調,地方確實都以24小時內火化為原則,指揮中心雖未寫明火化期限,但認為這樣是對的。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染疫死亡個案,究竟是否要在24小時內火化完畢,引發爭議。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0年1月15日起將COVID-19列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並明訂確診個案死亡24小時內須通報當地主管機關,也希望儘速火化或經衛生機關報准後深埋,但並未要求在24小時內完成。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指揮中心雖未明確規定必須在24小時內火化完畢,但為降低染疫風險,仍然建議儘速完成火化程序,強調「並不是說24小時以內火化的人是錯的」、「那是對的」。

陳時中說,正因如此,各地方政府在實務層面上,考量火化場量能負荷,在不影響火化場日常工作情形之下,都以24小時內火化為原則,這樣做確實也比較好。

至於有家屬不滿親友染疫死亡後,無法瞻仰遺容。陳時中解釋,為了避免遺體造成傳染,也為保障殯葬人員安全,指揮中心要求個案死亡後必須裝入2層屍袋,並以稀釋漂白水抹拭,此後不可再打開,因此才會無法瞻仰遺容。

陳時中說,這麼做確實對家屬造成遺憾,他也感到很不捨,但為了降低處理人員風險,避免屍袋內病毒洩露造成另一波疫情,才會訂有這樣的規定,2年多以來確實也沒有造成殯葬處所相關群聚感染。(編輯:陳政偉)1110607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