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技工維修時被電死 美海軍造修量能衰退縮影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8/4

美國海軍當前面臨設施老化、維修人員短缺及乾塢量能受限等諸多挑戰,以致保修屢屢延宕,部分艦艇待在船塢時間比出海還多。圖為2023年7月泊靠日本橫須賀基地的美軍俄亥俄級核潛艦。中央社記者陳亦偉攝 114年8月4日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海軍當前面臨設施老化、維修人員短缺及乾塢量能受限等諸多挑戰,以致保修屢屢延宕。潛艦海倫娜號維修不當釀成一名士兵殉職,凸顯維持既有艦隊戰力方面的困境。

華爾街日報指出,根據海軍一份報告歸結,聲納技工桑德斯(Timothy Sanders)去年5月殉職,是因不慎觸碰到維修人員未蓋好的電源裝置所致。事實上,桑德斯生前曾多次向母親透露,他擔心核潛艦「海倫娜號」(USS Helena)的維修不合規,恐將釀出人員傷亡。

潛艦的檢修週期特別嚴格,通常每兩年就需進入乾塢進行長達6個月的維修保養,然1986年下水的洛杉磯級核子攻擊潛艦海倫娜號,近年已成美國海軍維修困境的縮影。海倫娜號近年待在船塢時間比出海還多。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美國總統川普籲關注海軍新船建造方面的不足。海倫娜號歷來昂貴且混亂的維修過程則凸顯另一問題:美國在修復現有艦艇與潛艦方面同樣面臨困境。

雖然桑德斯的殉職是船廠事故中的極端案例,但造船與維修業抱怨熟練人員不足導致錯誤頻傳與進度延宕已久;乾塢容量有限與設備老舊也同為嚴峻挑戰。這些問題反映冷戰結束後,美國對公營船廠投資不足,以及整體海事產業衰退。隨外界對海軍戰備關注日增,這些隱憂如今更顯突兀。

海軍專家擔憂,船艦維修廠延誤或工程品質不良,未來若亞洲爆發戰爭時恐陷無艦可派的窘境;目前保養延宕已開始造成部隊運作混亂。以美軍陸戰隊為例,就發生過兩棲作戰艦維修不良而無法按計畫部署與訓練。

海軍艦艇維修經常超出預定時程。美國海軍表示,去年未能按時完成維修的水面艦約達1/3,近年來延誤比例最高時曾達2/3。像耗資超過12億美元維修的潛艦波伊西號(USS Boise),在表定2029年再次重返海上執勤前,會有14年處於停擺狀態。

讓艦艇迅速重返海上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為美國海軍的艦隊規模已大幅縮減;1980年代後期,美國海軍擁有約600艘艦艇,如今僅剩約295艘。

然而艦艇數量減少加上維修時間拉長又形成惡性循環。可用船艦必須在海上待更久,承受更多耗損,回港後又得花更大力氣維修。

缺乏經驗老到技工是目前一大難題。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處(CBO)一份報告,有些船廠焊接工的薪資與速食店員工相近,導致許多人離開這個行業。國會預算處指出,技術不熟練會降低產能、增加工安事故,進一步加劇延宕。

海軍專家另表示,為解決維修進度塞車,美國還必須加大對乾塢設施的投資。據美國海軍一名官員表示,去年美軍光驅逐艦的維修時間,總計就比原訂進度多出2633天。(譯者:陳亦偉)1140804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