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中央社記者丘德真雪梨14日專電)澳洲媒體揭露,替中國軍方散布錯誤資訊的深圳企業振華數據,已建立一個針對全球具有影響力人士的數據資料庫,內容包括澳洲總理莫里森等240萬名具有影響力人物的檔案。
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今天報導,有外流至該報的資料顯示,承接中國解放軍和中國共產黨業務的深圳企業振華數據(Zhenhua Data),在其建立的數據資料庫內,有超過全球240萬名具有影響力人物的檔案,其中包括3萬5000名澳洲人。
報導指出,振華數據所觸及的業務,包括在社交媒體散布不實資訊,透過「混合戰」(hybrid warfare)干預民意,以及利用大數據以便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報導提到,振華數據所建構的人物資料庫,名為「海外重要人士資料庫」(Overseas Key Individuals Database,OKIDB)。其中澳洲人的部分主要是政界、法律界、軍方知名人士;也包括一些知名度較低的人物,如科技界企業家、學者、商人和宗教領袖等;另外還有一些有犯罪紀錄或違反商業規範而遭制裁的人士。
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的研究員霍夫曼(Dr Samantha Hoffman)博士指出,振華數據替中國政府蒐集資料庫的工作,已危害到澳洲的國家安全。
報導列出在振華數據所建構的人物數據資料庫中,包括有澳洲總理莫理森、科技公司Atlassian共同創辦人甘農布魯克斯(Mike Cannon-Brookes)、從事鈾礦業務的班納曼資源集團(Bannerman Resources)總經理孟洛(Brandon Munro)、曾經先後擔任澳海軍指揮官和美國航太企業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澳洲分部總經理蓋茨(Raydon Gates)等人的檔案。
在有關甘農布魯克斯的檔案中,詳細記錄了他的4名子女、在雪梨內外的多個住處,還有他住在美國的妻子的資料。另外在有關孟洛的檔案中,也有記錄他在世界核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所扮演的角色。而在有關莫里森的檔案裡,更詳列了圍繞他身邊的親友人脈關係。
霍夫曼解釋:「中國的黨國體制意圖憑著大量資訊,以便支持他們塑造、管理和控制全球政治環境,並且成就其合縱連橫和威迫恐嚇的操縱工作。」
報導指出,「澳洲金融評論報」稍早透過電郵詢問振華數據是否向中國解放軍、共產黨或中國安全部門提供服務;不過,振華數據並未回應記者的問題。而振華數據深圳總部辦公室一名拒絕透露姓名的女士表示,不便回應。她說:「有關提問觸及了我們(振華數據)的商業機密。」
在「澳洲金融評論報」提出問題後,振華數據的網頁也被拿下;本來網頁上寫著,該公司可以透過操縱網路上的資訊,進而對實體社會造成影響。
承接澳洲和美國政府網路安全業務的Internet 2.0共同創辦人波特(Robert Potter)指出,振華數據的做法,反映出中國政府試圖將其監控的範圍擴大至中國境外。(編輯:高照芬)1090914
深圳振華數據資料外洩 被踢爆蒐集240萬人個資
(中央社倫敦14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外洩的資料,據信與中國軍事和情報網路有關聯的深圳振華數據公司,蒐集全球約240萬人個人資料,匯編成龐大資料庫。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分析師表示,資料庫含有約240萬人的個資,大多數是從像是社群媒體檔案等公開資源資料蒐集而成,再由振華數據編製。
總部位於澳洲坎培拉、擁有美國和澳洲政府等客戶的網路安全公司Internet 2.0表示,已經從外洩的資料中回復約25萬人的資料紀錄,其中有5.2萬名美國人、3.5萬名澳洲人和將近1萬名的英國人。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和他們的親戚,還有王室成員、名人和軍事將領都包含在這份資料庫中。(譯者:陳昱婷)1090914
學者:中共黑手伸向全球 不光是監控中國民眾
2020/09/15

(中央社雪梨14日綜合外電報導)深圳企業振華數據遭披露已建立一個全球名人資料庫,內含240萬名有影響力人士的檔案。取得資料的學者包定表示,這顯示中國有野心建立一個「擴及全球、專制的科技監控國家」。
澳洲新聞網站news.com.au報導,包定(Chris Balding)曾服務於北京大學,2018年因為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而逃出中國。
現居越南的包定表示,中國政府會蒐集本國公民不光彩事蹟的資料已廣為人知,但這份最新資料顯示,中國企圖把行動規模擴大至全球。
他說:「作為一個專制科技監控國家,中國構成的威脅是真實的,而且正在發生。(威脅)不只是在中國境內,而是擴及全世界。」
包定在他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外洩資訊是第一批中國蒐集數據的直接證據,證明中國會為了情報和影響力作戰(influence operations),而監控並蒐集外國個人和機關的資料。
根據包定在個人部落格baldingsworld.com公布的個人聲明,他去年開始深入研究中國電信設備巨擘華為公司,但他從未料到研究焦點的轉變會有如此發現。在他研究期間,一連串事件揭露中國活躍人士已蒐集到大量數據,為據信是中方從事的行動提供證據。
包定並在聲明中表示,他們正在和全球政府、記者和特定學者或智庫合作,以協助提供分析或了解振華數據資料所需的專門技術。
「國際財經日報」(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網站則提到,是某個與振華數據有關的人士把資料外流給包定。
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與「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今天已相繼報導,承接中國解放軍和中國共產黨業務的振華數據,其數據資料庫內含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等3萬5000名澳洲人的檔案,以及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等上萬名印度各黨派政治人物、名人及其家人的資料。
「印度快報」並指出,振華數據自稱是用大數據進行「混合戰」(hybrid warfare)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驅,但今天報導刊出後不久,振華數據訊息技術公司已把公司網頁撤下。
包定現為越南傅爾布萊特大學(Fulbright University Vietnam)副教授。校方網站介紹,包定曾在設於深圳的北大匯豐商學院任教9年,被認為是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重要專家。他也曾向「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CNBC、彭博(Bloomberg News)等多個國際媒體提供他對中國經濟的見解。
包定在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拿到博士。(譯者:楊昭彥/核稿:徐崇哲)10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