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猷
四、結語-衝破黑名單返鄉奉獻
1986年9月28日,台灣的民主進步黨新創立,她是一群人依靠智慧、勇氣、團結,以及對台灣的熱愛而形成的政治組織-政黨。她今後的最高目標是爭取「政權」來經營、建設國家,為台灣人民謀取幸福。我們看到這群建黨幹部,都是年齡只三十出頭青年,雖然有豐富學識,但缺乏行政經驗,故今後的要務,就是在國際上廣結善緣,並虛心學習治國經驗來充實自己服務人群、建全黨務並發揚光大。
如上述之思維,民主進步黨在建黨後短短四個月又六天,就組織國外訪問團到美國、日本訪問各級政要、智庫,以及台灣人社團,展示台灣人的禮儀,並建立今後的國際友誼。
我們海外10月4日則以民主進步黨海外組織名義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之後,經過兩次的回台入黨闖關運動,結果雖然沒有將許、謝、林三位勇士送回台灣入黨,但一、對於海內外民主運動人士的團結合作啟發是最大的成果;二、影響民進黨當年的增補立法委員的選舉,把黨員大量的送入國會;三、促進打破黑名單運動的強勢開端。單從這三件重要成就,可以說功不可沒也。
1987年2月,民主進步黨國外訪問團(The Delegation of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for Visiting U.S. and Japan)分A, B兩團同時在3日到達美國舊金山,A領隊尤清共七位,B領隊康寧祥共14位。當天我們海外組織從LA的有王桂榮、林水泉、鍾金江、歐煌坤及更多人一行到舊金山機場,會同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歡迎,場面非常熱鬧並溫馨。

或許是特意的安排,海外組織於2月13日、14日、15日在德州休士頓Hyatt Regency大飯店召開第一次成員代表大會。而民主進步黨的B隊訪問團也在14日、15日來到休士頓同一飯店,受到休士頓台灣同鄉會的歡迎並辦理演講會,故大家得以有機會在同一會場共襄盛舉、共敘鄉情、歡樂交誼。

「民主進步黨海外組織」是在1986年10月成立之際,臨時決定的一廂情願名稱,對於正規的政黨是不合制度的。雖然在工作上有很正面配合,但若不是經正式正名,確實不是終極之道。為了往後的運作及歸屬,執行幹部在1987年9月16日於北加州聖荷西市舉行的海外組織成員代表大會,正式通過組織章程,其第一條:本組織名稱為「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Taiwan Democratic Movement Overseas)簡稱海外組織,英文簡寫為TDMO。海外組織成員真高興獨立名稱的確定、組織人格的建立。

原由「南加州幫」為基幹組成的「南加州台灣協志社」,再經多次的名稱滄桑正名,最後成為「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並成為海外台灣人最主要社團之一,在海外共同負起促進祖國台灣民主自由、獨立繁榮的重責,故今後要為組織的自強不息,茁壯發展,冀望同志大家同心努力奮鬥。
這次有備並經規劃成立的「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是一個訂有章程、制度化、組織健全且負有時代任務的政治性組織。主席許信良是一位學識豐碩、人品高尚、見解深遠,也經過選戰洗禮的青年政治才俊。他在台灣戒嚴時期,能在桃園縣打敗國民黨候選人而當選縣長,其優秀表現,被選民認定可想而知。他又在余登發事件時到高雄大寮帶領群眾向專橫的國民黨抗議示威遊行,其勇敢膽識是智仁勇的極致表現。南加州幫也在許丕龍帶領下,成為組織參謀策劃、執行運作的根本基幹,促成海外組織奮勇前進,攻無不克。此外,舊金山有洪順五(副主席);休士頓有謝英敏、高文雄;紐約有黃再添、康泰山;西雅圖有張邦良、周昭亮;夏威夷有陳國文;日本支部有洪毓盛、何昭明、李宗藩;巴西有簡彰輝等幹部在全美、日本等地推動台灣的民主運動,在海外台灣人民主運動史留下光榮的一頁。除此之外,L.A.有王桂榮、吳西面;N.Y.有蔡仁泰、黃文局、廖國忠及很多不願出名的人士在財務上的支援,使海外組織順暢運作、推行活動無後顧之憂。特別也要感謝在洛杉磯有名的「山水亭」、「故鄉」兩餐廳,主人提供該餐廳以接待海內外民主運動來訪人士餐宴場所。主人的奉獻,在台灣民主運動史上應給予大勳章。故鄉餐館運作服務直到海外組織成員轉移陣地返鄉奉獻後才結束。那天是2007年5月15日,當天同志舉辦懷念午餐會。南加州的海外組織幹部,出席活動都是以家庭夫婦為單位,娘子軍的參與特別顯眼,出錢又出力,難怪被林水泉稱之為南加的四大民主運動金釵——蔡瀛如、王喜美、蔡淑敏、李玉鳳。她們不但鼓勵先生參加活動,也培養出優秀的第二代,有企業家、外交官、醫師、律師,子女不但極有台灣心、台灣情,交談都用母語台灣話,真不愧是台灣女性教育子女的楷模。
正名之後以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為名稱的首次活動,是在1987年10月9日起至16日的東亞訪問團活動。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完成了國際性、多元性的具官方、民間兼備的正式活動。
海外組織主席許信良是大智大勇,深思遠慮的政治領導人物,在海外組織易名改制後,他立刻邀請島內民進黨有共識之立法委員和海外組織執行幹部,共組東亞訪問團到日本作參觀學習之旅,拜訪日本參眾兩院自民黨、社會黨等黨幹部、議員;並研究日本少數民族、弱勢團體及政黨運作諸問題。此外,瞭解台灣僑社的實況、親睦關係,也是重要學習課題之一。又團員中有一位日本政論作家若宮清先生,他是菲律賓政經界之座上賓,訪問團也透過他的安排,繼訪問日本之後經香港到馬尼拉,參觀學習菲律賓國會的運作,大家可從訪問團活動資料表瞭解這次出國學習收穫之豐碩,並可學以借鑑。
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今後仍要通過艱難的三關,來完成大目標、大任務。什麼是三關?
第一關是創造「台灣主體本位觀」意識;縱觀台灣四百多年歷史,始終未能解脫殖民命運,大家應該深思其故何在?今日黨外諸賢在專制戒嚴中,在白色恐怖統治中,脫穎創黨,故此後最重要是務必在台灣主體本位的中心主義。放棄被稱「如一盤散沙」、「牛椆內鬥牛母」、「東亞孤兒」等的辱名。故要以「自信」、「擔當」、「自尊」代之,尤其政黨負責人物,為此要培養「從政價值觀」、「思維世界觀」才會克服國內外的負面潮流,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才能建立民主進步黨所希望的理想國家。
第二關是「衝破黑名單」:台灣的外來政權、專制政府都是以控制人民思想、消滅人才為其統治手段,這是使人民不能異想天開,使人民去勢不敢反抗,成為可悲的順民。回憶想起本人在師範學校唸書的時候,因參加教會青年團契的合唱團,其中有一同學夜裡突然被消失,說是思想黑名單,使我們每有聽到警備總部吉普車來時就會不寒而慄;又在台大校園墜樓被害的陳文成教授父親受海外組織之邀來我家小住時看到他老人寂寞背影,會讓你我體會身為父母失去兒女的悲痛。海外黑名單人士歸不得省親,海外同鄉有失去生命之虞,故海外組織,打從協志社時代就經常抗議遊行,訴諸國外人權組織、告洋狀。這個反抗,就是要打破黑名單,直到可以無恐懼的返鄉,自由出入國門。
第三關要務是「鼓勵海外學子返鄉為祖國奉獻」,台灣出國留學生優秀者眾多,培養了在各界的許多專才,台灣民主進步黨初創,興邦執政,建設都需要各種專才,海外組織因地制宜,就地發掘人才,並鼓勵返鄉服務奉獻。大家樂意看到我們海外組織成員從南加州回國奉獻者眾多。
最後,總結言之,「台灣」,曾經是日本殖民領土,在大東亞戰爭(二次世戰)日本戰敗後,聯軍委派中國國民政府來台灣接收管理之後,實施專制、戒嚴、白色恐怖統治。因此台灣人海內外有志之士,為台灣民主群起進行反抗「運動」,力求建立民主、自由出頭天的台灣。我們這一群在「海外組織」的志士配合台灣「國民黨」以外人士,作一連串的戰鬥,並鼓勵、協力黨外人士建黨。經過長期時間的奮鬥,1986年,台灣終於成功地建立「民主進步黨」。建黨難,實施理想國更難,故「海外組織」人士在建黨後就回國奉獻。奉獻是美其名,實際是犧牲的代名詞,回去不是「當官」、「謀財」、「求利」。從海外返鄉是要暫時停止現有的在美事業,回國後也要面對千萬的困境與挑戰,所以請大家以感念、欣賞的心情視之。回台奉獻的人士很多,包括了其他組織的優秀人才,本文最後要將海外組織諸志士列出,提供大家參考。
返鄉奉獻之海外組織成員:
許英智:最早提倡返鄉人士,於1985年就辭去加州政府高薪(地質相關研究管理)工作返台探路,惜民進黨初創不掌政,黨務工作已人滿,人才無用武之地而於二年後折返。1988年再回台,惜無貴人引進,再遇困境,憂國憂民之後得疫而去世,真可惜,吾等痛失同志。
楊嘉猷:1989受主席黃信介徵召回台參選台中縣長,高票落選後留台擔任縣主委,後當民進黨中央黨部僑務部主任,對海外分別創立美西及美東黨部。1991年最高票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1995年退休返美。
許丕龍:1991年獲徵召當海外國大代表,極優秀表現後參選澎湖縣長後創立電視台親自主持,此為今民視前身,可知在台期間奉獻很大。
謝清志:1995年放棄在美高職高薪工作返台國科會服務後,擔任國科會副主委,以其專才奉獻台灣發展人造衛星之發射,及南部工業科學園區的防震工程成就極大。
鍾金江: 年獲徵召擔任民進黨海外不分區立委,後擔任華航倉廚公司董事長。
陳昭南: 年擔任民進黨海外不分區立委,中央黨部組織部主任,後轉經營媒體,現仍在風傳媒掌專欄,在綠色陣容的宣傳戰發揮極大作用。
江昭儀:初期返國在行政院發揮專才會計工作及銀行工作。1983, 1984分別擔任僑選國大代表,2001年在彰化縣當選立委,今仍在彰化縣地方政務建設服務。
歐煌坤: 年返國在民進黨外交部擔任要職服務。 這群在海外組織的同志,經過多年的奮鬥,消除了台灣是東亞孤兒的污名,迎接了出頭天的一天,共同建設台灣,同時也將海外組織這寶號,懸存歷史高閣,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