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5日專電)法國今年「國家戰略評估」14日出爐,俄羅斯無疑為歐洲最大威脅,中國也被稱為「真實戰略挑戰」。報告多次提及台灣受到威脅,指出中國在台海反覆進行規模空前的軍事演習與施壓,也在南海傷害他國主權,造成地區局勢動盪。
法國國防部公布2025年最新「國家戰略評估」,在由國家元首親自要求的這份報告中,國防部、國安單位與總理府聯手分析法國安全最新的潛在威脅以及應對措施。
面對世界局勢惡化,區域衝突四起,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14日法國國慶前夕宣布國防預算應在2026年增加35億歐元(約新台幣1213億元),2027年再提高30億歐元,以守護自由、對抗「帝國主義政策」、「吞併勢力」,報告於此時公布格外引起關注。
俄羅斯遭指為歐洲最大威脅,且正透過具攻擊性的影響力戰略展現對法國與其盟友日增的敵意。不僅有克宮在歐洲邊界的大量軍武部署,還有核恫嚇、資訊操弄、網路攻擊、間諜、關押外籍人士、侵犯鄰國領土、干涉選舉過程等手段。
除俄羅斯外,中國也被戰略評估文件稱為「真實的戰略挑戰」,指出許多在太平洋地區的法國海外領地都遭到中國鎖定,如2024年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暴動背後就有亞塞拜然與中國指使的陰影。
2025國家戰略評估寫道,在「美拉尼西亞」(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次地區中,中國聚焦影響力行動,鎖定新喀里多尼亞的戰略位置和鎳資源。
法國戰略評估也關注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報告指出,中國的目標是要在2050年之前,中共創建百年之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權。這也解釋了中國在台灣周邊越發密集且規模漸增的軍演。
國防部寫道,2024和2025年,中國在台灣周邊反覆進行規模空前的軍事演習,展現中國軍力加速強化。「中國也可能透過軍事以外的手段加大對台施壓。在美國對其亞洲盟友和夥伴提供的安全保障存在不確定性的脈絡下,地區局勢尤其危險動盪」。
中國繼續在南海推行「既成事實」政策,用「改變現狀」手段傷害他國主權,並在傳統武器與核武領域上快速發展軍民融合戰略。
報告揭露,中國擴張核武,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禁止核子擴散條約」締約國中,唯一一個沒有宣布暫停生產可裂材料(fissile material)的國家。
中國繼續發展飛彈彈道能力,去年進行了310次彈道飛彈試射,並從海南向太平洋發射一枚據稱射程為1萬2000公里的洲際彈道飛彈,主要向台灣和美國發出戰略訊號。
報告也指出台灣的戰略經濟與科技重要性。文中強調,貿易與安全問題如今已密不可分,「由於戰略依賴,我們如今必須預測任何潛在衝突可能帶來的全球經濟風險,例如台灣,是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環節」。
法國軍方指出,北京的國防科技發展迅速,如量子運算、人工智慧、太空等,「為推進發展,它正在利用前所未有的混合行動,包括網路行動、科學與技術掠奪等」。
此外,中國在歐洲、非洲、中東、拉丁美洲都部署軍力,透過經濟聯繫、外交手段等,達成不對等的「侍從主義」(Clientelism),服務北京利益,企圖「重組世界治理秩序」。
中國與俄羅斯的結盟也在文中提及,稱其「直接增加俄國在俄烏戰爭的力道」。(北京)與俄羅斯的雙邊軍事合作持續擴大。中國視俄國為重要長期戰略夥伴,建立共同陣線。
報告也分析了其他國內外國安風險,如移民、氣候暖化、戰略原料取得、跨大西洋關係的不確定性等。
戰略報告第二大章則聚焦2030年雄心,以及應對挑戰的11大方針,包括增加強健可信的核威懾、重新武裝全國心態以面對危機、備戰經濟、網路韌性、混合威脅應對、軍事行動決策、科技學術推進以強化法國主權等。
其中還提議建立「自願兵役制度」,提供法國成年人接受基本軍事訓練,以建立一支可以在危機時刻動員的後備隊伍,尤其引發各界討論。(編輯:唐佩君)11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