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當地民眾保持謹慎小心,究責聲浪四起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在歷經七十多天的封城後,武漢終於在週三恢復對外交通,符合條件的特定人員也被准許開始自由移動。然而,並非所有市民都殷切期待解封的到來。德國之聲訪問了三名住在武漢的居民,透過他們的看法來瞭解武漢解封后的情況。

(德國之聲中文網) 4月8日是中國城市武漢的解封日,週三一早,中國的社交媒體上便充斥著相關貼文。除了分享武漢解封首日的路上交通外,不少網民也在微博上表示,這才是他們熟悉的武漢。

一個用戶名為“洛中舊友”的網民寫道:“看著這熟悉的堵車畫面感覺很激動,竟然忍不住想要流淚!多少人的努力換來今天的繁華,我愛我的國,我愛這國家的所有人!”另一個網民則表示,撐過兩個多月的封城,對武漢所有人來說實在太不容易了。她寫道:“除了醫務工作人員,除了一線警察防疫人員,還有中國的這些普通人,他們都為抗疫付出了很多很多。有的甚至失業倒閉滯留不能回家,真的辛苦了。”

不過武漢當地居民向德國之聲表示,4月8日正式解封並非像外界所想像的全城市民馬上恢復行動自由。事實上,目前許多武漢市內的小區仍要求居民出示湖北省的健康碼與復工證明。如果居民的健康碼呈現綠色且有政府認可的復工證明的話,他們便能順利離開小區。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武漢開封第一天在火車站排長隊出行的旅客

住在武漢的李小姐告訴德國之聲:“今天解封其實就是得到復工許可的人員可以流動了,但商業基本上還沒恢復。除了大超市、藥店、網信之外,其餘多數都沒開業。”

至於網絡上流傳的塞車畫面,李小姐表示,今天的車流量大概只有以往武漢正常上班日的三分之一,而路上的人潮也因為剛解封的緣故,並沒有大幅的增加。她說:“路上人潮不算大,地鐵人流也不算多。等過幾天,務工的人員返回武漢後,估計人流會大幅增加。”

今日搭乘公交上工的林先生則說,由於還有不少單位與行業尚未復工,現在武漢的公交跟地鐵都來沒出現坐滿的情況。不少通勤的上班族因為擔心在乘車期間感染新冠病毒,不少人都全副武裝搭上公交。

林先生告訴德國之聲:“大眾運輸工具上,乘客彼此很少交談,整輛車基本上都是安靜沈默的狀態。除了所有人都必備的口罩外,不少乘客還戴護目鏡、防毒面具,或穿一次性雨衣跟手套。甚至還有人用塑料袋包著手機,生怕染上新冠病毒。”

小心翼翼過日子

雖然中國社交媒體上對於武漢解封抱持正面樂觀的態度,武漢當地的居民卻並未對解封產生太多情緒。袁先生向德國之聲表示:“武漢市外的人表現得很激動,但我覺得武漢當地人因為封城太久的關係,其實已有點麻木了。像我這樣想出去的人, 早都出去了。 出不去的人,則都已習慣封城的步調。”

不過林先生認為,在經過兩個半月的封城後,部分武漢居民仍找機會透過不同管道來抒發一下遭“封鎖”兩個多月的感覺。他說:“我覺得武漢現在又處在今年一月的那個狀態,也就是警惕的人依然警惕,但輕信的人也會覺得現在已經安全。最近不時會看到有人不戴口罩,但唯一不同的是,一月戴口罩的人是武漢總人口的十分之一,現在不戴的人是武漢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李小姐表示,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恐怖景象對不少武漢人來說,仍是歷歷在目,所以不少人在解封后,仍選擇小心翼翼地過生活。她向德國之聲表示:“像我想去看牙醫、剪頭髮或去花市買花,但想想後都覺得還是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寧願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他們趕在開封第一天急著離開武漢

林先生則說,過去兩個半月的硬性封閉對不少武漢人來說,是個痛苦的經歷。對於從事房地產業的他來說,停工兩個月已是經濟上非常嚴重的損失,而對於那些原本就有一餐沒一餐的家庭來說,封城更是讓他們的情況雪上加霜。他說:“武漢人不在臉上透露,外人好像就覺得我們在家裡上很幸福似的。我們看在眼裡都覺得很心酸。”

李小姐認為,過去兩個多月來,武漢居民面對極大的生命健康危機,所以他們也把對生活的需求降至最低。她預估解封后,武漢人民的客觀條件與心裡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恢復。隨著全球越來越多國家實行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李小姐認為,各地的人民應該想辦法好好利用這段時間。

她告訴德國之聲:“我覺得不管在哪一國,人民都應該試著保持健康,不要焦慮,並好好利用這段世界暫停的時間來充實自己。”

武漢解封 中國民眾要求究責聲浪四起

2020/04/07

(中央社台北7日電)中國官方4日為死於武漢肺炎者舉行全國性哀悼,武漢解封在即,但並未消弭民間對疫情的質疑及要求究責的呼聲。除了透過網路表達意見,一些民眾也透過境外媒體抒發情緒,並表達究責的主張。

同一時間,武漢當地開放民眾統一領取病故親屬的骨灰,也陸續傳出骨灰遭混搭、乃至於骨灰裡摻雜與親人特徵完全不符的物品的現象。甚至傳出當地漢口火葬場的30座焚化爐中,有6座因日夜運作而故障的情事。

綜合網路及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武漢病故者家屬丁先生6日受訪時表示,他的母親在被送醫時已病入膏肓,但因醫院床位爆滿,一度被拒絕做核酸檢測。後來雖被檢測,但也有作假之嫌。

丁先生指出,身為死者家屬,他一直主張究責。那些造成嚴重後果的直接領導人、責任人,他們都應該負起法律責任,而不只是行政責任。

湖北宜昌的劉姓民眾則主張,中國當局應為所有武漢肺炎死難者興建紀念碑,並將他們的骨灰交給政府,由湖北省政府集體安葬,再開闢一個紀念廣場,建起紀念碑和紀念牆,刻上所有死難者的名字。

劉姓民眾直指,「政府的失職造成了人禍」,興建紀念碑「對政府是一個警醒」。

中國官方4日舉辦全國性追悼後,一名蔡姓民眾即發表題為「問責、追責是對逝者最好的悼念」文章,在微信上被廣為流傳。文章指出,這場瘟疫帶來的災難遠未結束,更重要的是還沒有對導致這場災禍的原因進行反思。在舉國悼念的時刻,無論是民間和官方都應該追究責任。

文章主張,應該發起一場「舉國同心的問責、追責」,才是對逝者最好的悼念及對生者最大的安慰。畢竟,最初隱瞞疫情的不單是一些醫院領導,還包括武漢市衛生部門及黨政領導。至於武漢病毒研究所也有重責,為何全所上千人卻無一人感染,是不是提早得知內情而有防備?

另一方面,由於武漢官方開放家屬領取骨灰,卻出現混搭現象,報導指出,武漢民眾擔心這些骨灰是「百家灰」(指多名死者的骨灰被混合後再任意分裝),遲遲不敢入土為安。

根據報導,武漢市江岸區的劉女士表示,母親的骨灰袋內竟出現男用皮帶的金屬頭;而洪山區的殷先生則反映,生前並未裝過假牙的父親,骨灰袋內卻出現一顆陶瓷假牙。

漢陽區的陳女士則指出,她同時領回母親和叔叔的骨灰盒。生前體態肥胖的叔叔,體重足有母親的2倍以上,但她領到的母親骨灰,卻比叔叔的骨灰還重。

武漢一名了解殯儀館運作的馬先生表示,因為死者人數太多,當地殯儀館的車輛以往每輛車載1具屍體,疫情期間卻裝到8到10具屍體。而火葬場的焚化爐因為24小時不停運作,漢口火葬場30座最現代化的焚化爐,竟燒壞了6座。(編輯:邱國強/繆宗翰)1090407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