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8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新北8日電)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正進行海上測試,未來台灣將建造7艘後續艦。日本海上自衛隊退役將領、前潛水艦隊司令官矢野一樹今天表示,台灣應盡速興建潛艦,使中國海軍花費大量資源與精力,警戒、防禦台灣潛艦,使中國軍方備多力分。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勲昨天邀請矢野一樹以視訊方式在淡大發表演講,矢野一樹指出,潛艦在阻止中國突破第一島鏈,扮演關鍵角色,因此美、日、澳洲與台灣等盟友持續掌握水下優勢,將能使中國無法輕易利用第一島鏈內的海域,也無法達到「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而日本也應該增加潛艦部隊的數量,甚至到了應考慮建造核子動力潛艦的時機。
對於海鯤艦的戰力,矢野一樹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視訊專訪表示,台灣國造潛艦計畫是在美國支持下建造,美國的潛艦技術相當先進,但應該不會將最新技術交付台灣,而海鯤艦的能力取決於引進多少新技術,如果能融入一定程度的新技術,是有可能超越日本潛艦的戰力。
對於未來8艘國造潛艦與2艘荷蘭製劍龍級潛艦對於台海防衛戰力的幫助,矢野一樹指出,無法評論台灣海軍要如何使用潛艦,雖然台灣海峽的水深很淺,不適合潛艦運用,但不代表潛艦無法在台海活動。
矢野一樹指出,潛艦的特性就是難以讓敵方掌握位置,所以當台灣具有一定數量的潛艦之後,中國海軍在平時與戰時都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在搜尋和警戒台灣潛艦,形成備多力分的效果。
由於海鯤艦預計11月交付海軍,是否對於台灣在2027年之前的防衛作戰產生幫助,矢野一樹認為,台灣到2027年之前的潛艦數量都還太少,中國到2027年之前都還不用太擔心台灣海軍的潛艦戰力,「因此我認為台灣海軍要盡快增加潛艦數量,並且達到能執行戰備任務的水準」。
未來台灣海軍的潛艦如何在戰時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美國海軍的潛艦識別,以防不會遭到誤擊,矢野一樹說明,潛艦在作戰時需要嚴格律定其部署水域,換句話說,就是盟軍的潛艦不會進入友軍潛艦部署區域,這是潛艦作戰鐵律;若能由美日台三方共同協調,即能避免誤擊,但現實上只能依靠美國主導協調3國的潛艦作戰運用。
台灣是否應在東部建置「洞穴式潛艦基地」,矢野一樹表示,潛艦是一種停泊在港內時,不會產生任何戰力的裝備,所以潛艦基地應盡可能設置於安全的地方,但是台灣全境都在中國飛彈的打擊範圍內,興建洞穴式潛艦基地所費不貲且仍有可能遭到中國飛彈精準打擊,因此台灣應仔細估量是否划算。
矢野一樹建議,較好的方式是台灣海軍對潛艦採分散式部署在各港口、海灣等,並配屬後勤、維修部隊提供支援,形成潛艦部隊的後勤韌性,也才會有較好的作戰效果。(編輯:謝佳珍)1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