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3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華盛頓2日專電)旅美作家於梨華傳出於1日病逝華府不幸消息,享壽89歲。即將接任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的王志榮對於於梨華的病逝深感遺憾,也難忘於梨華形體雖小卻陽光燦爛的身影。
作家季季在個人臉書上貼文表示,「悼別小說前輩於梨華」,指稱於梨華是因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不幸病逝。
甫獲得投票當選的候任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王志榮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確實接獲於梨華不幸病逝的消息,但是否如外界傳聞是因為感染武漢肺炎喪生,他無法確認。
回憶於梨華,王志榮表示,第一次和於梨華面對面接觸是在4年前的華府華文作家工作坊,當時於梨華負責教授華文小說寫作工作坊。
王志榮說,那時對梨華的印象是個子小小卻很開朗,跟她的小說總給人的鄉愁、悲戚不同。於梨華是個「很漂亮,表情像個孩子、陽光的人」,和她相處感受到溫暖、喜悅與開朗。
1931出生於上海的於梨華,早在台灣大學就學期間就在「文學雜誌」、「野風雜誌」、「現代文學」等刊物發表文章;1963年推出第一本著作「夢回青河」後,持續不斷創作,至2009年間已出版逾20本小說。
天下雜誌在她2016年返台的報導中曾寫到,以描寫留學生生活見長的於梨華,作為「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一代的她,生活周遭留學生的喜怒哀樂、事業情感成敗、家庭問題、鄉愁等,都成了她筆下動人的題材。(編輯:劉學源)1090502

於梨華小檔案
- 生日:1931年11月28日
- 出生地:上海
- 學歷:台中女中;台灣大學歷史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文系,後轉入新聞系,獲新聞學碩士
- 作品:「夢回青河」、「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美國的來信」、「傅家的兒女們」、「焰」、「變」等小說與散文;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也有一些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 文體精緻,被譽為台灣六○年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留學生文學鼻祖,擅長刻畫各種性格的人物
於梨華書寫留學生與女性成經典 離世震動文壇
2020/05/03

(中央社記者陳秉弘台北3日電)被封為「留學生文學鼻祖」的作家於梨華在美國華府辭世。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表示,於梨華書寫留學生生活、女性處境的作品,對早期台灣文壇影響至深。
於梨華在美國時間5月1日於華府逝世,享壽89歲。封德屏在電話訪問中告知中央社記者,於梨華離世的消息,對於文壇很多人都很衝擊,但是否因感染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而離世,目前依然無法確認。
於梨華1931年出生在中國上海,在1947年時,隨著父親舉家遷徙到台灣。同年,於梨華考入台灣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歷史系,1953年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進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讀,以新聞學專業取得碩士學位。
於梨華一生寫作不輟,創作時間將近60年。1963年,於梨華回台,由皇冠出版社替她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夢回青河」,當時這部作品再版6次,藉著這部作品,於梨華在台灣一舉成名。
於梨華在60年代正式踏入文壇,自「夢回青河」開始,至2009年,出版逾20本的作品。她以留學生的日常為題材創作,也書寫女性,她最為知名的作品為長篇小說「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這本小說中表現出留美學生當時的迷惘及寂寞,也因此讓於梨華得到「留學生文學鼻祖」的封號。
封德屏說,於梨華的留學生文學在台灣文壇已是經典;但另一方面,於梨華對女性角色的描寫,女性在社會處境的關懷,在早期都是非常先驅的作品,「她善於描寫女性,作品除了讓台灣人看到早期華人在異域的生活,也看到女性在社會中所受到的壓抑。」
封德屏說,於梨華曾在1962年回台,那時於梨華的小女兒才剛出生,於梨華帶著女兒回到台南娘家,在隔年就交出「夢回青河」,能藉此觀察到,她與台灣土地的連結也相當深刻。
封德屏解釋,當年於梨華的作品,與台灣60年代時,現代主義文學正炙熱發展有重要相關,「她的創作夠多、夠快、夠好」,在台灣著作十分暢銷,是台灣文壇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節點。

台灣時間5月2日晚間,作家季季在臉書發文,哀悼於梨華辭世。季季在電話訪問中告訴中央社記者,於梨華的文采很早就被看見,於梨華1956年在美國留學時,曾經以英文小說「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獲得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公司在學校設立的文藝獎第一名。
於梨華逝世的消息震動台灣文壇,作家陳芳明得知消息後,在臉書以「告別於梨華」為題發文表示,得知於梨華辭世的消息後,內心極為震動。陳芳明回憶,他在大三時參加文藝營,於梨華曾到寫作班演講,那是他最接近於梨華的時刻。
陳芳明文中寫道於梨華作品之於他的影響,也書寫曾經與於梨華的連結,坦言從於梨華作品中,能夠觀察到於梨華對於美國華人文化的批判。陳芳明表示,「事實上我對現代小說的接觸,便是從她的『夢回青河』開始。她的作品,有我年少時期的寄託。她的離去,似乎也遠離她自己所帶來的紛擾。」
知名出版人傅月庵也於臉書發文哀悼於梨華,傅月庵表示於梨華的文學作品,是60年代「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文化風氣的典型代表。
傅月庵文中推崇於梨華的文學成就,他寫道:「論文筆才情,同輩人裡,她較『現代文學』同人一點也不遜色,不少作品甚至猶有過之。一本『白駒集』便足為說明,尤其那篇『柳家莊上』,堪稱代表作,朝著張愛玲『金鎖記』追去,而讓蕭麗紅『桂花巷』在後面力趕。」(編輯:管中維)10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