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台北27日電)美國11月3日總統大選,現任總統川普面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強力挑戰。台灣有眾多「川粉」,多數人認為川普或至少他的團隊「反中挺台」,但反川普人士質疑他對台灣的價值。
來台已超過10年、與台籍妻子育有一子的美國職業商業攝影師項睿(Garret Clarke)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直言,他不認為川普是有意識地「挺台」。在他看來,川普對台灣及兩岸關係了解有限;川普對北京強硬,是因為這能在政治上加分,但他從政最終是為了謀求個人利益。
項睿說,川普及家人在中國也有事業;執著於拜登父子在中國的活動,卻無視於川普家族政商一把抓導致的公益與私利衝突,「這是虛偽」。他也提到,美國史上此前從未允許總統的財務狀況如此不透明。
美國媒體已有多篇報導指出,川普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乃至美中貿易戰2018年「開打」以後,川普家族持續在中國註冊商標、生產商品,川普陣營有多項2020年大選周邊商品、甚至部分印有招牌宣傳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運動帽,也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具法律專業、曾在美國總統大選參與民主黨競選策略團隊的雷馬克(Marc Levitt)來台約3年,目前在一所國立大學任教。
對於記者詢問,總統大選期間,對外政策對一般美國選民的抉擇有多大影響力,他指出,影響力有限;一如在世界其他地方,美國選民主要關注就業、醫療等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內政議題,而在美國社會目前高度分化、日益兩極化的情況下,多數選民甚至對候選人提出的實質政策內容不太在意,只要「我方能痛宰對方」、「看黨投票」即可。
美國總統大選最終場辯論22日登場。儘管台灣十分關注兩位候選人對北京的態度,川普和拜登皆未多著墨對中國政策。項睿說,雖然是美國自家的總統選舉,台灣民眾關切什麼樣的選舉結果「對台灣比較好」,這是很自然的;不過,台灣有必要深思,川普各項作為「搶短線」的成分有多少、是否都能給台灣帶來長遠利益。
針對美國政治的日趨兩極化,雷馬克說,從民調結果及今年搖擺選民明顯較往年減少可見端倪。他指出,無論發生多少爭議事件,過去數個月,川普的全國支持度穩定保持平均43%上下,而拜登則約50%,搖擺選民的占比約5%至6%;相較之下,至少自2008年以來,搖擺選民的占比約8%至14%。
不少台灣民眾對美國民主體制的韌性與強健深具信心,認為強大體制足以抗衡任何不按牌理出牌的「非典」領導人,但許多不認同川普的人則持保留態度。他們認為,川普任意攻擊媒體、罔顧公共利益動輒逼退不合他心意的官員、任人唯親、操弄司法如囊中物、煽動社會對立和仇恨以鞏固個人權力等,宛如非民主國家統治者的作風,因此2020大選可謂「對美國民主未來發展的公投」。
雷馬克提到,川普不擇手段要讓媒體和政治對手失去存在正當性,媒體和反對派卻是民主政治重要的監督和制衡機制。
然而,美國政治的兩極化趨勢、媒體「黨同伐異」的現象在川普上台後,更加明顯。項睿說,美國媒體閱聽眾的資訊取得越來越受先入為主的偏見影響,他們選擇性地吸收資訊往往只為了鞏固既有信念,保守派媒體的相關操作和「洗腦」尤其嚴重,事實和科學證據不再重要,這類媒體的忠實閱聽眾往往也擁護川普。
項睿並說,川普深諳操弄群眾情緒之道,尤其精通「恐懼」的妙用,而美國既有的種族矛盾正好提供他發揮舞台。川普嗅到,煽動、激化種族主義在美國「具市場利基」,而種族問題作為最容易分裂社會的元素之一,正好符合川普「分而治之」的統御術。
自台灣赴美生活近20年、目前為大學教授的夏先生說,川普2017年1月上任以來,大舉破壞美國的聯邦民主體制、濫用行政命令和政治壓力、掏空各聯邦機構的專業,拆毀國家機器卻未提出有建設性的替代方案,而就算是右派的國安、外交界人士,也並非很多人願意加入川普政府。
此外,他說,川普當選後,美國的社會氛圍發生明顯變化,排外、種族主義情緒似乎終於獲釋放。他舉例,在他執教的大學,幾位少數族裔或研究種族議題的老師,研究室門上曾被張貼3K黨警告圖文。就他個人而言,2017年某一天,一名白人男性開著貨車從後方緩緩駛過他身邊,並對他大吼:「滾回你國家去!」夏教授說,這是他在美國生活那麼多年來,第一次有類似遭遇。(編輯:黃自強)1091027
台灣川粉:川普敵友分明 非典作風挑戰虛偽政治
2020/10/27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台北27日電)身為有中國生活經驗的「台灣川粉」,汪浩及富察肯定美國總統川普敵友分明、非典型作風挑戰國際政治常見的虛偽,這對台灣有利。此外,川普象徵的價值體系也能給台灣不少啟發。
美國11月3日舉行總統大選,川普面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強力挑戰。觀察台灣的社群媒體、乃至各大眾傳播平台,不難發現台灣「川粉」陣容龐大、對美國大選的投入程度更甚部分美國公民,他們熱情支持川普的理由往往是川普「反中挺台」。
然而,僅以長年堅定支持台灣的前白宮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為例,他在今年稍早出版的新書「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揭露的川普形象,顯然與眾「川粉」對川普的認知有出入。「粉」字通常指涉「非理性」,但是否有能相對理性、就事論事、不流於情緒或一廂情願的「川粉」呢?
滿人富察約10年前與家人來台定居,隨後創立「八旗文化」出版品牌,為台灣引介跳脫傳統「大中華」史觀及思維的多樣書籍。
他近日接受中央社採訪,自稱是川普象徵的保守主義哲學的信奉者。他認為川普至少目前大致上代表了對講究獨立自主,以及自由與責任為一體兩面的古典「自由」(liberty)的追求,而非僅追求相對消極、強調不受他人約束的「自由」(freedom)。川普也象徵美國立國精神對「常識」(common sense)的推崇。
富察說,貌似宏大輝煌、精緻慧黠,或者充滿「理想」、「進步性」的言論或許能讓政治人物及支持者自我感覺良好,甚至義無反顧無限上綱「政治正確」,但他們往往未意識到自己脫離了現實;而必須紮實面對實際問題、作具體決策的政治領導人若犯類似毛病,則就像「舊中國」和「新中國」曾分別被儒家和馬列毛教條支配一般,易導致災難。
富察認為,就算川普是「小人」,那也是「真小人」,而不是如前美國總統歐巴馬一般的「偽君子」。富察自承曾被歐巴馬吸引,也出版過他的傳記,但後來意識到他貌似包容、進步的作風被抽象的概念綁架、脫離了常識,從而給內政和對外事務埋下禍根。
富察說,「用常識治國:右派商人川普的當國智慧」這本書就闡述了,為何右派商人以常識治國,可能會比左派律師以理念治國,更可以恰當處理國內事務及國際關係。他笑稱,難道歐巴馬當年的粉絲,狂熱和「民粹」程度會輸給「川粉」?
至於川普的私德爭議,富察認為,相關情事之所以被獨立出來放大檢視,在美國是折射了兩黨政治鬥爭,而在台灣則反映了儒家政治文化對「道德完人」的不切實際期待及對國家治理的扁平、不成熟想像,導致最後出頭的往往是「偽君子」,而不是願意為處理實際問題弄髒手的「真小人」。
他也提到,台灣可以思考,擺脫僵化的「政治正確」思維、不依賴「有為大政府」包辦大小事(往往導致權力過度集中及官僚系統增生)、強調不同自治社群的良好運轉,是否較有助維持社會的開放、創新及競爭力?他認為,這是川普代表的價值觀可以給台灣的啟示。
出生於上海、具英國公民身分的前銀行家汪浩具法律及國際關係專業,也熱衷於歷史研究,已定居台灣約5年。他近日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他希望川普當選,主要是因為支持川普的對外政策和相關幕僚團隊。
汪浩說,川普公開明確表示中共治理下的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的最大威脅,與北京對抗也成為美國的國家戰略,並落實於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台灣在此脈絡下被華府視為戰略同盟一員,這有助鞏固台灣安全、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此外,川普政府推動美中經濟脫鉤,長期而言,這對台灣的產業和經濟結構調整與升級,以及整體安全有重大意義,台灣宜把握機會擺脫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
汪浩認為,美中對立不僅源於地緣政治爭霸,還有更深層次的意識形態衝突,相關結構性因素不會因為美國總統換人就改變。
他說,美國確實是維護世界秩序的老大,而世界容不下兩個老大、卻需要老大維護秩序,美國是國際社會相對可接受的選項。他說:「中共對自己的人民這麼壞,對別人會好到哪裡去?」
汪浩指出,川普代表的保守主義至少可分為政治、經濟和社會等3個層面;在政治、經濟層面,汪浩自承傾向保守主義,在社會議題方面,則是自由主義。不過,他認為部分自由派人士被左派思想綁架,以致容易脫離現實,而「理念先行」的代價可能很大。
在對外和對中事務上,汪浩說,美國過去70多年來對中政策失敗的根源,就是搞不清楚誰是美國真正的敵人和朋友,誤以為全球化、讓中國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資本主義體系並取得好處,有助鬆動中共的意識形態框架、促進中國的政經變革,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政策只是滋養了美國和自由世界的最大敵人,讓美國不得不藉助「非典」政治人物力挽頹勢,例如川普。
至於各界質疑川普破壞國際多邊主義、侵蝕美國與傳統盟友的關係,汪浩認為,川普不過是要求公平、對等,捍衛國家利益,例如直接槓上中共不對等的貿易和市場開放政策,以及以具體行動提醒部分盟友,它們或許佔了便宜、享受美國對外政策的好處,卻視之為理所當然。汪浩說,川普是在執行「不一樣的多邊主義」,包括清楚區分敵人與盟友,戰略方向明確。
對於川普的「非典」言行風格,汪浩說,他肯定川普言出必行、有話直說;就算有時囂張了點,身為成功的商人,川普「有本錢驕傲」。(編輯:黃自強)1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