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川普疫苗立場的搖擺–政治鋼索上的平衡術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9-02 編輯部

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九月一日於自家平台Truth Social發文質疑新冠疫苗成效,他的疫苗政策立場再度引發關注。川普一方面要求藥廠立即公開數據,以證明疫苗效力;另一方面卻支持衛生部長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推動的疫苗改革,這種看似矛盾的態度,凸顯出他在迎合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基本盤的疫苗懷疑論,與維護自身「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歷史定位之間的微妙平衡。這種「見風轉舵」的政治策略,不僅反映川普一貫的機會主義風格,也可能對美國公共衛生體系造成長期影響。

歷史回顧:從「偉大成就」到質疑聲浪

川普的疫苗立場並非一夜之間轉變。回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時任總統的川普發起「曲速行動」,加速疫苗研發與分發,這被他視為任內最大政績之一。2020年底,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獲緊急授權後,川普多次公開宣稱:「這是醫學奇蹟,我們拯救了數百萬生命。」甚至在卸任後,他仍將此作為競選資本,強調自己是「疫苗之父」。

然而,隨著MAGA支持者中反疫苗情緒高漲——部分源於對政府干預的不信任,以及陰謀論的蔓延——川普的語調逐漸軟化。2021年,他開始承認疫苗「不是萬靈丹」,並在訪談中表示不強制接種。進入2024年大選,川普更積極拉攏反疫苗派系,承諾調查疫苗副作用,並任命甘迺迪為衛生部長,這位長期質疑疫苗安全的環保律師,被視為反疫苗運動的象徵人物。川普的最新發文,正是這種轉變的延續:他一方面呼籲藥廠證明「好數據」,另一方面暗示可能存在「隱匿資料」,這與他早年全力推廣疫苗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這種搖擺不定,並非基於科學考量,而是政治計算。MAGA基本盤中,疫苗懷疑論盛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4年調查,約40%的共和黨選民對新冠疫苗持負面看法。川普若一味捍衛疫苗,可能疏遠這群核心支持者;反之,若全盤否定,又會損及他自詡的「抗疫英雄」形象。因此,他選擇一種模糊策略:承認「曲速行動」的偉大,同時質疑當前疫苗政策,試圖兩邊討好。

近期事件:CDC震盪與FDA決策的催化劑

川普的最新發言,恰逢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內部動盪。新任局長蘇珊·莫納瑞茲(Susan Monarez)上任不到一個月即遭撤換,原因據稱是她拒絕支持甘迺迪挑選的外部顧問小組建議。該小組被指推動邊緣化科學專業,可能限制標準疫苗供應,已導致四名高階官員辭職。川普對此首次公開評論,稱CDC「被撕裂」,並要求藥廠澄清「混亂」,這無疑強化了反疫苗派的敘事。

同時,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局長馬蒂·馬卡里(Marty Makary)宣布縮小下一批新冠疫苗核准範圍,僅限65歲以上或有特定病史者接種,引發公共衛生專家批評。馬卡里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辯護,強調避免「永無止境的年度加打循環」,但批評者認為此舉加劇民眾困惑,並可能降低疫苗覆蓋率。川普未直接評論FDA決策,但他的發文間接呼應了這股質疑浪潮,顯示他正試圖在政府內部推動更保守的疫苗框架。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回應稱,政府堅持「黃金標準科學」,但這無法掩蓋內部矛盾。藥廠如輝瑞與莫德納雖定期公布數據,卻尚未回應川普的「立即公開」要求,凸顯政商關係的緊張。

政治動機與潛在後果

川普的疫苗立場搖擺,根植於其一貫的機會主義。他在內閣會議中仍將「曲速行動」形容為「政治史上最偉大的成就」,卻全力支持甘迺迪的改革努力,這種雙重標準反映出他對選民基礎的敏感度。MAGA支持者中,反疫苗情緒不僅限於新冠,還延伸至兒童常規疫苗,如麻疹疫苗。川普若繼續迎合,可能強化陰謀論,影響公共衛生——例如,2024年美國麻疹病例已激增,部分歸因於疫苗猶豫。

從更廣角度看,這種見風轉舵可能削弱美國在全球衛生領導力。世界衛生組織(WHO)已警告,疫苗懷疑論可能導致疫情復燃。國內,CDC高層辭職潮恐導致機構癱瘓,影響未來危機應對。

結論:平衡術的風險

川普在疫苗問題上的搖擺不定,堪稱政治鋼索上的高難度表演。他試圖維護歷史遺產,同時順應基本盤需求,但這種策略充滿風險:若數據證明疫苗效力,川普的質疑將顯得空洞;若暴露問題,又可能引發更大混亂。最終,這不僅考驗川普的領導力,也凸顯美國政治極化對科學決策的衝擊。在後疫情時代,川普的疫苗敘事,將繼續影響美國的公共衛生走向。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