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關稅案上訴最高法院後放話,川普總統打恐嚇牌?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9-03 編輯部

是的,根據新聞報導的內容,美國總統川普在關稅案中面臨司法挑戰後,的確使用了強烈語言來施壓最高法院和公眾,這可以被視為一種「打恐嚇牌」(或稱「恐嚇策略」)的行為。以下將從事實背景、川普的說法、專家分析以及潛在影響來分析,為什麼這看起來像是恐嚇策略,以及其合理性與可能結果。分析基於最新可得的資訊,包括法院裁決和相關報導。

事件背景

  • 法院裁決:這起關稅案源於川普政府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實施大規模關稅,包括4月對全球多數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稅率最高達50%),以及2月針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的芬太尼相關關稅(稅率25%)。這些關稅影響美國近70%的進口商品,目的是縮減貿易赤字並施壓貿易夥伴。
  • 上訴法院判決:2025年8月29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以7比4裁定,大部分關稅違法,因為IEEPA並未明確授權總統無限度課徵關稅(該法原意是用於應對「異常且特別威脅」,如制裁敵國,而非貿易逆差)。法院認為,這侵犯了憲法賦予國會的專屬徵稅權,並援引最高法院的「重大問題原則」(major questions doctrine),強調行政權不能無限擴張。 然而,法院暫緩執行判決至10月14日,讓政府有時間上訴最高法院。
  • 川普的反應:報導中,川普於9月2日在白宮對記者表示,若最高法院維持敗訴,美國可能「撤回」與歐盟、日本、韓國等達成的貿易協議,並警告「美國將遭受極大損失,非常嚴重的損失」,甚至可能「淪為第三世界國家」或引發「1929年經濟大蕭條重演」。 他強調,關稅已帶來數千億美元收入(財政部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關稅收入達1420億美元),若撤銷將導致財政崩潰,並威脅股市已因判決下跌(儘管分析師認為股市波動主因是企業債務與預算憂慮)。

這與報導一致,川普首次明確提及若敗訴,可能撤銷先前協議,這是對貿易夥伴的間接威脅。

川普是否在「打恐嚇牌」?

是的,這種言論具有明顯的恐嚇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1. 誇大經濟後果:川普將敗訴描述為「國家末日」或「摧毀美國」,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過度誇張。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數據顯示,關稅主要由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承擔,可能推升通貨膨脹(已導致2025年通膨率上升),而非如川普所稱的「讓美國再次富裕」。 貿易專家指出,撤銷關稅不會導致「第三世界」危機,因為美國仍有其他法律工具(如《貿易法》第301條或第232條)可課徵針對性關稅(例如鋼鐵、鋁、汽車),雖範圍較窄,但能維持部分政策。 川普的說法旨在製造恐慌,影響公眾輿論和法院。
  2. 施壓最高法院:川普要求「加速裁決」(expedited ruling),並稱上訴法院「高度黨派偏見」(highly partisan),這是對司法獨立的間接攻擊。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更稱判決是「黨派武器化司法」,若敗訴將是「美國末日」。 專家如前貿易官員馬傑魯斯(Ryan Majerus)表示,這反映川普政府正「極力爭取談判籌碼」,用恐嚇放大敗訴風險,以說服保守派大法官(最高法院6比3共和黨提名)支持。 川普過去在最高法院有勝率高(如移民和軍事政策案),但這次涉及「重大問題原則」,可能不利。
  3. 對貿易夥伴的威脅:報導中,川普提及與歐盟的協議「他們快要支付我們1兆美元」,若敗訴可能撤回,這是對盟友的恐嚇。專家指出,這些協議多為「框架協議」,非正式FTA,可隨時變動,但撤銷將引發報復(如歐盟反關稅),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 這是川普一貫策略:用關稅作為槓桿,迫使對手讓步,但也暴露其政策依賴司法支持。

總體而言,這不是單純陳述事實,而是政治修辭,旨在:

  • 動員支持者(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強調關稅是「保護美國勞工的最佳工具」)。
  • 施壓法院(預計9月29日最高法院「長會議」將討論是否受理)。
  • 維持談判優勢(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已有3項協議接近完成,但恐因不確定性延宕)。

潛在影響與最高法院前景

  • 經濟影響:若最高法院維持敗訴,美國可能需退還已收關稅(數千億美元),貿易協議(如與歐盟的減稅承諾)可能失效,導致報復關稅和通膨加劇。但短期內,關稅維持有效(至10月14日),股市波動有限。 專家預測,全案可能拖至2026年初,期間不確定性將抑制投資。
  • 最高法院勝算:川普有優勢(6名保守派大法官),過去最高法院多支持行政權在外交事務(如貿易)的寬鬆解釋。 但「重大問題原則」可能不利(類似2023年擋拜登學生貸款減免案)。法律專家估計,川普勝率約50-60%,但若敗訴,政府可轉用其他法條(如第301條調查不公平貿易,稅率上限15%、持續150天)。
  • 更廣影響:這凸顯川普貿易政策的法律脆弱性。貿易專家認為,關稅雖帶來收入,但長期損害美國出口(如農產品)和全球關係。 若敗訴,可能迫使川普尋求國會授權,轉向更傳統的貿易談判。

總結來說,川普的警告確實像是「打恐嚇牌」,目的是放大風險以爭取有利結果,但其說法缺乏充分經濟依據,可能適得其反,導致市場恐慌或盟友疏離。最終,最高法院的裁決將決定這場貿易戰的走向,預計將是2025年美國政經焦點之一。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