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川普家族的加密貨幣事業「世界自由財務」(World Liberty Financial,簡稱WLFI)推出的$WLFI代幣於2025年9月1日正式上市交易,這不僅是加密市場的一大事件,也再度引發外界對川普政府政策與家族商業利益之間潛在「利益輸送」(conflict of interest)的質疑。以下將基於可靠的市場數據、媒體報導和官方聲明,分析這一事件的背景、市場表現,以及是否涉及利益輸送的可能性。為了平衡觀點,本文引用來自不同立場的來源,包括主流媒體、加密分析平台和官方回應。
WLFI項目簡介與上市背景
WLFI是由川普家族於2024年9月宣布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旨在推動穩定幣和借貸等應用。川普本人被定位為「首席加密倡導者」(Chief Crypto Advocate),其兒子小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 Jr.)、艾瑞克·川普(Eric Trump)和巴倫·川普(Barron Trump)則擔任「Web3大使」或「DeFi願景建構者」。平台的核心產品包括:
- USD1穩定幣:於2025年3月推出,錨定美元,由美國國債、美元存款等現金等價物支持。目前市值約21億美元,是全球第六大穩定幣,已在以太坊、BNB Chain、Solana和Tron等鏈上部署。
- $WLFI治理代幣:總供應量1000億枚,初始不可轉讓,僅用於平台治理投票(如升級協議或調整費用)。2025年7月,持有者以99.94%贊成票通過提案,使其於9月1日起可交易。早期投資者最多可出售20%持倉(約佔總供應5%),其餘鎖定以避免拋壓。
項目自推出以來,已透過兩輪代幣銷售籌資約5.5億美元,吸引超過8.5萬名投資者。其中,中國億萬富翁孫宇晨(Justin Sun)是最大投資者,總投入至少7500萬美元,並成為顧問。川普家族透過關聯實體DT Marks DEFI LLC持有22.5億枚$WLFI(約22.5%總供應),並有權分得75%的協議收入(包括代幣銷售淨收益)。據Forbes估計,川普個人已從中獲利約5740萬美元,其總財富中數位資產占比正快速上升。
上市後,$WLFI在幣安(Binance)、OKX、Bybit、Coinbase和Hyperliquid等交易所上架。開盤價一度衝高至0.35美元(市值逾90億美元),但隨後回落。截至台北時間9月2日2時40分,價格約0.246美元,下跌12%,總市值略低於7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31大加密代幣。這反映市場熱度高但流動性不足,衍生品交易量達46億美元,持倉興趣達9.3億美元。
川普政策立場的轉變:從反對到大力推動
川普上次執政(2017-2021)大力反對加密貨幣,當時,川普公開稱比特幣為「騙局」,並擔憂其用於非法活動。美國財政部和SEC也加強監管,視加密為高風險資產。
但2024年競選期間,川普立場大翻轉,承諾將美國打造成「加密貨幣之都」。2025年上任後,他簽署行政命令:
- 開放401(k)退休金投資加密資產,將其視為「另類資產」與私募股權、不動產並列。
- 禁止金融機構因政治因素「斷金流」給加密企業。
- 推動《GENIUS法案》,規範穩定幣並減輕合規負擔,預計讓美國在數位資產市場領先中國的數位人民幣。
這些政策直接利好WLFI:USD1穩定幣受益於鬆綁監管,$WLFI的DeFi應用(如借貸)也獲更多空間。白宮發言人Karoline Leavitt表示,這是「讓美國金融科技革命化」的承諾。 然而,批評者指出,這與家族商業高度重疊,涉嫌利用公權力為私利鋪路。
是否涉及利益輸送?分析與證據
是的,這確實存在明顯的利益衝突風險,甚至可能構成「利益輸送」,但尚未有正式法律裁定。以下從多方來源分析,涵蓋民主黨批評、共和黨辯護和中立觀察:
1. 潛在利益輸送的證據與爭議
- 家族直接獲利:川普家族控制WLFI 60%股權,並獲75%收入分成。據紐約時報調查,WLFI已透過秘密交易吸引外國投資,如阿布達比政府關聯公司購買20億美元USD1代幣,用於Binance投資;中國投資者孫宇晨投資3000萬美元後,SEC對其調查迅速中止。 這被視為「外國勢力透過加密購買影響力」,違反美國憲法的外國酬勞條款(Emoluments Clause)。
- 政策與商業重疊:川普政府推動的GENIUS法案未納入利益衝突防範條款,直接利好WLFI的穩定幣業務。民主黨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和Maxine Waters稱這是「前所未有的利益衝突」,川普身為監管者卻同時是受益者,可能操縱政策(如延遲SEC調查)來抬升家族資產價值。 參議員Jeff Merkley甚至提出《End Crypto Corruption Act》,禁止總統發行或贊助加密資產。
- 內部交易疑雲:WLFI與ALT5 Sigma(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簽15億美元協議,用於購買$WLFI(佔總供應7.5%),Eric Trump加入ALT5董事會。這被指為「自我交易」(self-dealing),缺乏透明度,可能涉及內線交易。路透社調查顯示,WLFI曾認賠出售ETH(浮虧1.25億美元),但整體持倉仍達1.81億美元,包括BTC、ETH和TRX。
- 政治捐款隱憂:加密收益可能轉化為競選資金,規避聯邦選舉法。2023年參議院報告指出,類似NFT/代幣募資已用於影響政策。
這些爭議在X(前Twitter)上廣泛討論,用戶稱WLFI為「grift」(騙局),並質疑其去中心化真實性(開發者可燒毀用戶代幣)。
2. 官方與支持者的辯護
- 信託結構:白宮副發言人Anna Kelly強調,川普資產置於兒子管理的信託中,「無利益衝突」。川普組織2025年1月倫理白皮書稱,憲法不禁止總統擁有私人企業,且聘請外部倫理顧問確保合規。
- 市場與創新益處:支持者如Donald Trump Jr.稱WLFI是「轉變金融交易的治理基礎」,有助美國主導DeFi。孫宇晨公開讚揚川普「讓加密致富」,並視其為「長期合作」。共和黨議員認為,這是吸引資本、創造就業的正當商業。
- 無違法證據:倫理專家Chris Swartz(前政府倫理辦公室律師)承認無明顯法律違規,但警告這模糊公私界線,可能損害公信力。
3. 多方觀點比較(表格呈現)
觀點來源 | 支持WLFI/無衝突 | 批評利益輸送 | 中立/風險評估 |
---|---|---|---|
民主黨/媒體(如NYT、Reuters) | – | 高度質疑:政策利好家族,涉嫌外國影響(如孫宇晨案)。 | – |
共和黨/白宮 | 強調信託分離,視為創新推動美國加密領導地位。 | – | – |
加密社群/X用戶 | 部分粉絲視為「川普溢價」投資機會,預測$WLFI漲至1美元。 | 多數稱「騙局」,擔憂波動與監管打擊。 | 市場熱度高但流動性低,上市首日下跌12%顯示風險。 |
獨立分析(如Forbes、CoinGecko) | – | 指出家族獲利5億美元,潛在內線交易。 | FDV逾400億美元,但僅5%流通,易崩盤;政策鬆綁利好但倫理爭議拖累長期價值。 |
結論:確有利益輸送疑慮,但需監管介入
川普從反對到大力鼓吹加密貨幣的轉變,確實與家族WLFI事業高度同步,這不僅是商業機會,更可能涉及利用總統權力為私人獲利鋪路的「利益輸送」。證據顯示,政策鬆綁直接提升了WLFI的市值和吸引力(如USD1成長46%),而家族的巨額持股和收入分成加劇了衝突。雖然官方否認違法,但民主黨和倫理專家的批評有理有據,SEC和國會調查可能隨之而來。這類事件在美國政治史上罕見,凸顯加密與權力的危險交織:若無嚴格透明機制,DeFi的「去中心化」理想恐淪為權貴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