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1 法廣
12月12日,位於澳大利亞以東近1,500公里、土地面積接近17個香港的法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舉行3年多以來的第3次,也是最後一次公投,最後決定是要獨立?還是留在法國?
這場公投時值法國總統大選之前成為政壇焦點之一,也牽動歐中在印太地區戰略部署等緊迫又長遠的考慮。近年來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海上擴張野心更加明顯,許多法國政治人物擔心,如果28萬人口的新喀里多尼亞獨立,很可能被中國的影響力吞噬。
法國自1853年以來統治新喀里多尼亞(NewCaledonia),島內的卡納克族在1960年代末起爭取獨立,衝突不斷。兩方於1998年簽訂“努美阿協定”(Noumea Accord),法國同意轉移部分自治權,雙方同意新喀里多尼亞人民在20年後舉行兩次公投決定是否獨立。2018年11月第一次公投,56.7%選民表示不願意獨立;2020年10月第二次公投,不願獨立者為53.3%。
2021年12月12日的第三次公投本來應有最後終局和結果,但新冠疫情給面臨失敗的獨立派一個良機,他們抱怨疫情讓他們無法“公平地”宣傳獨立,要求延後公投不成後,便發起抵制拒投運動以示抗議,宣稱不認可投票結果,而且還將訴諸聯合國,再要求第四次公投。
新喀里多尼亞距離法國巴黎2萬公里,已享有高度自治,但在防禦和教育等議題上仍高度仰賴法國。法國“費加洛報”指出,由於新喀里多尼亞是歐洲聯盟在太平洋地區活動的最後群島,戰略地位特殊,因此這場公民投票不只可能會成為解殖的最後一步,恐怕也是太平洋歐洲與中國角力戰場的開端。早在幾個月前,新喀里多尼亞獨立議題已成為法國政界的辯論焦點。
一周前贏得代表右派角逐總統的大巴黎區主席貝凱思(Valerie Pecresse)表示,“如果失去新喀里多尼亞,法國就會在代表世界未來的印太地區消失”。另一個強硬右派的總統候選人澤木爾強烈希望新喀里多尼亞留在法國。
法國總理卡斯特克斯(Jean Castex)表示,“強烈希望新喀里多尼亞人民選擇的是法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第三次公投前保持低調,他表示自己不會有立場,但也說:“法國若少了新喀里多尼亞,就不那麼美了。”
馬克龍總統在2018年5月首次新喀里多尼亞公投前造訪首府努美阿時曾經指出:“在世界的這個區域,中國正一步步建立自己的霸權”。”他認為: “從法國所有的領土來看,就是一個印太地區的大國,”因此他強調並堅信捍衛“地緣政治的雄心”。他甚至指出, “存在一條巴黎-新德里-堪培拉軸線,但這條軸線是從帕皮提延伸到努美阿,並穿越我們所有的領土。 我相信這片領土的未來,我也相信這片領土佔據了一個比我們在整個地區應擁有的戰略位子更加廣泛。”
不言而喻,新喀里多尼亞在印太戰略中佔有關鍵性地位,法國有意成為該戰略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新喀里多尼亞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和瓦努阿圖等國形成的美拉尼西亞弧線圖的頂端,這弧形地區提供了約 150 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而中國在這地區的影響已經很活躍。由於這經濟區所蘊藏的豐富礦產,特別是鎳和鈷,使其成為這項礦產的世界主要生產國之一。
瑞典皇家海軍學院院士暨法國前海軍潛艦艦長奧德林(Hugues Eudeline)先前以“中國覬覦新喀里多尼亞”為題投書費加洛報,表示當地的獨立黨幾年來被北京影響,使得新喀里多尼亞跟鄰近海島一樣,因經濟因素被中國掌控。奧德林認為,除了鈷鎳礦資和150萬平方公里漁業豐富的專屬海域,新喀里多尼亞還有深水港、空軍、後勤建設與先進跨軍種基地,這都是中國企圖在太平洋拓展戰略空間所缺乏的。
法國軍事大學戰略研究所於 9 月發表一份長篇報告強調中國在太平洋島國 ,特別是對新喀里多尼亞的興趣。 “鼓勵獨立運動、重新獲得市場份額或削弱潛在對手,符合北京政府的利益。如果北京密切關注新喀里多尼亞獨立運動,是因為一個獨立的新喀里多尼亞實際上將受到中國的影響”。
作為這種強烈興趣的體現,中國資助了位於瓦努阿圖維拉港的美拉尼西亞先鋒集團總部。 美拉尼西亞國家聯盟目前由卡納克和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陣線 (FLNKS) 的發言人維克多·圖圖戈羅 (Victor Tutugoro) 擔任主席。
海外親北京媒體多維新聞從中國的角度發表意見說:如果我們打開地圖一看,不難發現法國是歐洲唯一在美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皆有主要屬地的國家。在現實層面,這就把歐盟的領土擴開到世界各地,當中更包括了不少由島嶼延伸出去的領海和經濟專屬區。如果說美國的全球投射實力要由其他主權國家的允許來支持,法國屬地的分布本身就為歐洲未來的全球戰略部署提供了既有的發展潛力。
今年9月建立的“澳英美同盟”(AUKUS)突如其來的取代了法國與澳大利亞原有的潛艇合作,顯示出美國幾乎沒有將歐盟的印太部署放在自身的考量之內,更突顯了新喀里多尼亞對法國以至歐洲的重要性。
對於新喀里多尼亞的可能獨立,一些法國媒體也特別留意到其與中國的關係。由於新喀里多尼亞擁有佔全球超過一成的鎳藏量,如今是全球第4大鎳生產區,對電池產業有一定重要性。目前,其金屬出口也是以中國為最大買家。
法新社就引述一位國際關係分析員的意見稱,澳大利亞東北的美拉尼西亞(Melanesia)島群上的大多國家,從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到瓦努阿圖、斐濟,都已成為“中國的衛星國”,“要完成其在澳大利亞門戶前的珍珠項鏈,中國只差新喀里多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