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工作者搶救臺靜農故居 北市初判有文資價值,台大:暫緩拆除評估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01/22

台北市文化局成員及文資委員22日會勘已逝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初步判定出現新事證,可能具文資價值,會盡快排入文資審議充分討論。中央社實習記者莊惠閔攝 109年1月22日
台北市文化局成員及文資委員22日會勘已逝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初步判定出現新事證,可能具文資價值,會盡快排入文資審議充分討論。中央社實習記者莊惠閔攝 109年1月22日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梁珮綺台北22日電)台北市文化局成員及文資委員今天會勘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初步判定出現新事證,可能具文資價值,將啟動文資法程序,成立專案小組審查,盡快排入文資審議委員會議程。

臺靜農故居於2018年被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認定不具文化資產價值潛力,文史工作者蕭文杰日前揭露台大擬拆除臺靜農故居,文資人士向北市府提出新事證,文化局文資委員今天前往臺靜農故居重新會勘。溫州街聚落建築群保存發起小組等文資人士和居民也舉行記者會,呼籲保存臺靜農故居。

文資團體、化南萬興願景團隊成員苑舉民指出,保存臺靜農故居不只涉及房屋保存,更牽涉到高教文化的傳承,臺靜農是已故知名作家魯迅的學生,對中國現代文學影響深遠,書法造詣高,「國立臺灣大學」校名的書法行書題字就是臺靜農的作品,大學社會責任其中之一就是傳承文化。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建築師孫啟榕表示,先前文資委員僅就外觀是否有漏水、白蟻就認為臺靜農故居沒有文資價值,讓人質疑過於草率,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建築形式都還留在臺靜農故居中,應該深究其文資價值,希望文資委員能詳細會勘後再決定。

蕭文杰提到,根據文化部規範,主管機關現場勘查或訪查後,需審慎評估是否具文化資產潛在價值,並應再召開審查會議或送文資審議會討論作成決定,呼籲文化局依法將臺靜農故居案提交審議。

前往會勘的文資委員李乾朗表示,為求謹慎,會勘完後還討論許久,歷時近2小時,確定臺靜農曾在該宿舍住過一年,將要求台灣大學提供詳細資料,如臺靜農入住年月,以及臺靜農居住時的情形,例如是否有一定社會活動等。

李乾朗說,10幾年前台大曾整理過一份名單,當時未註記臺靜農曾住過溫州街25號的建築物,後來因未出現新事證,在會勘時就沒有納入文資保存名單中。

李乾朗表示,上午前往會勘,並確立有新事證,即臺靜農晚年曾入住溫州街25號建物一年,會盡快排入文資審議充分討論。

臺靜農於1946年來到台灣,1990年去世,他曾在台大中文系任教,是魯迅的學生,曾致力於新文學創作和古典文學研究,並榮獲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著有「地之子」等文學作品,也是著名書法大家。(編輯:管中維)1090122

台北市文化局文資委員22日前往已逝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重新會勘,溫州街聚落建築群保存發起小組等文資人士和居民也舉行記者會,呼籲保存臺靜農故居。中央社實習記者莊惠閔攝 109年1月22日
台北市文化局文資委員22日前往已逝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重新會勘,溫州街聚落建築群保存發起小組等文資人士和居民也舉行記者會,呼籲保存臺靜農故居。中央社實習記者莊惠閔攝 109年1月22日

文史工作者搶救臺靜農故居 台大:暫緩拆除評估

2020/01/22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梁珮綺台北22日電)文史工作者憂心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可能被台大拆除,發起搶救行動,台北市文資委員今天初判出現新事證;台大校方也表示,已暫緩拆除評估。

臺靜農故居於民國107年被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認定不具文化資產價值潛力,文史工作者蕭文杰日前質疑台大擬拆除臺靜農故居,文資人士向北市府提出新事證,文化局文資委員今天前往臺靜農故居重新會勘,溫州街聚落建築群保存發起小組等文資人士也舉行記者會,呼籲保存臺靜農故居。

台北市文化局文資委員李乾朗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今天會勘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初步判定出現新事證,可能具文資價值,將啟動文資法程序,成立專案小組審查,盡快排入文資審議委員會議程。

台灣大學校方回應,配合政府要求加速國有土地開發使用及文化資產保存,學校於民國92年委託城鄉所教授夏鑄九進行全校所有殖民時期建物及宿舍調查計畫,經台北市文化局多次會勘討論和95年12月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會議,決議部分建物不予指定與保留(含此案溫州街25號建物),台大也依文化局勘驗結果處置校產。

有關臺靜農教授故居(溫州街25號建物),台大校方指出,並未發包拆除工程,僅依民國95年及107年文化局勘驗結果,認定該房舍不具文資價值,故委託建築師準備先期拆除評估作業,但目前已暫緩辦理。(編輯:張銘坤)1090122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