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葉艦案:台灣軍購史上最大醜聞回顧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7-10 編輯部

拉法葉艦案(又稱台灣軍艦醜聞)是台灣軍購史上最具爭議的事件之一,涉及1989至1991年間台灣海軍向法國湯姆笙公司(Thomson-CSF,現為泰雷茲集團)採購六艘拉法葉級巡防艦(台灣稱康定級巡防艦)及相關獵雷艦的交易。這筆總值約28億美元(約新台幣800億元)的軍購案,因涉嫌巨額賄賂、回扣及關鍵人物尹清楓命案,震驚台灣社會。隨著前海軍上校郭力恆於2025年7月10日因癌症病逝,享壽73歲,這起疑雲重重的案件真相恐永難水落石出。本文回顧案件始末,梳理其背景、關鍵事件及深遠影響。

案件背景

1980年代末,台灣為因應中國大陸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啟動「光華二號」計畫,旨在現代化海軍艦隊。當時,台灣海軍急需新型巡防艦及獵雷艦,以提升海上作戰能力。經過法國、德國及南韓等多國競標,台灣於1991年與法國湯姆笙公司簽署採購合約,購入六艘拉法葉級巡防艦,總額約114.5億法郎(約28億美元)。同時,獵雷艦採購案(獵雷艦案)亦同步進行。

然而,這筆交易從一開始便充滿爭議。合約金額高昂,且涉及地緣政治敏感性——中國大陸強烈反對法國對台軍售。此外,傳聞中介人為爭取合約,透過回扣賄賂台灣高層及軍方官員,甚至可能向北京方面支付「安撫費」,以換取交易順利進行。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賄賂與回扣疑雲

拉法葉艦案的核心爭議在於湯姆笙公司透過其在台代理人汪傳浦(Andrew Wang)支付巨額回扣,以確保合約得標。根據後續調查,六艘巡防艦的原始報價約為114.5億法郎,但汪傳浦涉嫌將價格抬高逾40億法郎,製造佣金空間。這些佣金據信被用於賄賂台灣海軍官員、政治人物,甚至可能包括中國大陸官員。

汪傳浦為退役海軍中尉,據傳與台灣青幫(Qing Gang)有密切聯繫。他透過其公司「凱泰」與湯姆笙簽署協議,收取合約總額15%的佣金,若合約金額更高,則佣金比例隨之增加。1991年10月至1993年9月間,湯姆笙向汪傳浦在瑞士銀行帳戶的Euromax公司支付約3.4137億美元及476萬法郎的款項,作為回扣資金。

前海軍上校郭力恆(海軍官校63年班畢業,1993年任海軍武獲室整後組組長)是案件中的關鍵人物。郭力恆被控與汪傳浦合作,擔任湯姆笙在軍方的內應,確保法國得標而非南韓或德國競爭對手。檢方指控,汪傳浦於1991年12月至1993年9月間,向郭力恆在瑞士的銀行帳戶支付1758萬美元的賄款。郭力恆同時涉入獵雷艦案,涉嫌利用職權為退休前累積財富。

郭力恆在調查中承認收受款項,但辯稱這些是合法的顧問費,並為汪傳浦及另一名軍火商、青幫高層單亦誠(Shan Yi-cheng)掩護。單亦誠在青幫的影響力,使案件牽涉更複雜的黑幫背景。

尹清楓命案

拉法葉艦案於1993年12月10日因海軍武獲室上校尹清楓(Yin Ching-feng)的離奇死亡而全面曝光。尹清楓負責調查軍購案中的貪腐傳聞,此前德國軍火商郭璽(Kuo Hsi)以「忠誠海軍軍官」名義,向總統府提交匿名信,揭發海軍高層與湯姆笙勾結,涉及集體受賄,牽連時任總參謀長劉和謙的親信。

1993年12月9日,尹清楓原定於台北麗晶酒店與德國軍火商代表杜夫人會面,但接到郭力恆電話後返回海軍總部。郭力恆安排尹清楓在來來豆漿店會面,隨後目擊者看到尹清楓被三名軍裝男子及一名便衣男子帶上一輛海軍廂型車。次日,尹清楓的遺體在宜蘭蘇澳外海被發現,喉部有特殊的「手刀」傷口,檢方懷疑與青幫的行兇手法有關。

目擊者指認涉案者包括海軍中校張傳康、上校陳盧增及退役中校易善穗(其面部疤痕與目擊描述相符)。易善穗於1994年在三軍總醫院因「急性瘧疾」死亡,令人懷疑背後有滅口動機。另有證人稱,廂型車後方跟隨一輛屬於海軍上校金鳳翔的轎車。然而,關鍵證據或遺失或遭銷毀,尹清楓命案至今未破,至少14名相關人士(台灣8人、法國6人)在案件期間離奇死亡,包括自殺及墜樓事件。

尹清楓遺孀李美桂堅信郭力恆是最後聯繫尹清楓的人,且涉入謀殺。前刑事警察局長楊子敬則表示,單亦誠可能知曉兇手身分,但至2011年於上海去世前未透露任何線索。

調查與法律追責

2001年,瑞士當局發現汪傳浦銀行帳戶中的巨額存款,促使台灣與法國展開調查。台灣海軍於2001年向國際商會(ICC)提起仲裁,2010年ICC裁定泰雷茲須支付台灣約新台幣270億元(約8.6億美元)的賠償金。

台灣方面,國防部及監察院成立調查小組,立法院於2002年設立「光華二號檢討委員會」。2003年,瑞士當局協助調查,2005年提供汪傳浦帳戶詳情,揭露回扣規模。2006年,台北地檢署起訴汪傳浦及其妻子葉秀貞、四名子女(汪家永、汪家明、汪君玲、汪家興)及郭力恆,罪名包括違反《貪污治罪條例》。汪氏家族被控收受非法佣金6.3億美元(含利息),郭力恆則被控收受3400萬美元(含利息)。郭力恆之兄郭文天亦因洗錢711萬美元被起訴。

2010年,台北地方法院判處郭力恆15年有期徒刑,褫奪公權10年。連同獵雷艦案的無期徒刑,郭力恆共服刑20年,併科罰金新台幣2億元。2013年12月假釋出獄後,因無力繳納罰金,2014年底再度入監易服勞役180天,至2015年6月獲釋。郭力恆始終否認犯罪,堅稱未違背職務,並認為汪傳浦被錯誤牽連至尹清楓命案。

汪傳浦於1993年逃往英國,2015年1月因白血病在倫敦去世,其家族至今為通緝犯。台灣依2016年《刑法》修正案追繳汪氏資產,截至2023年已追回新台幣86億元(約2.8億美元),與瑞士分帳,後續追討仍在進行。汪氏家族在海外過著奢華生活,雖試圖挑戰資產沒收,但2022年台灣憲法法庭維持沒收合法性。

其他被告,如海軍中將雷學明等人,2010年因證據不足獲判無罪,但被指摘行政疏失。前總統李登輝及總參謀長劉和謙接受質詢但未被起訴。前總統陳水扁曾誓言徹查案件「即使動搖國本」,但真相仍未明朗。

青幫的角色

調查顯示,青幫在海軍內部影響力不容小覷。郭力恆供稱,包括海軍中將魏啟盛、少將史忠義及張志華在內的多名高級軍官為青幫成員,左營海軍基地至少15名軍官亦涉入。單亦誠作為青幫高層,影響力深遠。尹清楓遺體的「手刀」傷口,更加深了青幫涉案的猜測。青幫被懷疑掩蓋兇案真相,保護汪傳浦及郭力恆等人,使調查難以推進。

後續影響與遺緒

拉法葉艦案是台灣軍事史上的黑暗篇章,暴露了軍購中的系統性腐敗、國際陰謀及吹哨者的致命風險。台灣雖透過ICC仲裁及資產追討獲得部分經濟補償,但尹清楓命案未破,14名相關人士的離奇死亡,讓真相蒙上濃霧。隨著郭力恆、汪傳浦及單亦誠等關鍵人物相繼去世,案件全貌恐難重現。

此案對台法關係造成衝擊,凸顯國際軍售在地緣政治壓力下的複雜性。台灣隨後改革軍購流程,強化透明度與問責機制,但公眾對軍購交易的信任仍脆弱。

結語

拉法葉艦案不僅是一場軍購醜聞,更是一齣涉及貪腐、謀殺與黑幫的悲劇。郭力恆於2025年7月10日病逝,標誌著又一位關鍵人物離開歷史舞台。尹清楓的犧牲與未解之謎,提醒著台灣社會反腐與正義的艱難道路。未來,唯有持續追查與公開真相,方能告慰亡魂,重建公眾信心。

資料來源

  • 中央通訊社,2025年7月10日,郭力恆病逝報導。
  • 維基百科(中文),「拉法葉艦軍購案」,2006年4月21日。
  • 維基百科(英文),「Taiwan frigate scandal」,2021年10月13日。
  • 台灣高等法院,2011年郭力恆案判決書。
  • 關鍵評論網,2023年資產追討報導。
  • 雅虎新聞台灣,2023年12月9日,尹清楓案報導。
  • 今周刊,2024年1月9日,汪氏家族法律狀態報導。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