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中國國民黨非主流派鬥李登輝,今日藍白結盟鬥賴清德,親中媒體卻稱李登輝及民進黨忙著批鬥政敵,荒謬!
陳茂雄
某親中媒體描述,已故前總統李登輝跟現在的民進黨一樣,忙著批鬥政敵,排斥開放性政策,讓台灣就此失去國際競爭力,在不斷內耗下陷入低薪困境。
台灣真的是造謠的世界,有些人發布的消息真的要倒著看,李登輝依循憲政體制擔任總統,將台灣從獨裁帶往民主,是中國勢力不能接受台灣人執政,因而群起鬥李登輝。這一家親中媒體應該告訴民眾,當年是誰主張國會議員改選,是誰堅決反對?是誰主張全民直選總統,是誰極力反對?
中國國民黨政權佔領台灣時,以戶籍資料的「籍貫」區隔族群,台灣人與中國人完全不平等。由中國遷移來台灣的中央政府不改選,在台灣推展殖民統治。李登輝執政時,認定只要推展民主,人人平等參政,殖民統治就自然終結。只是中國勢力堅決反對政治民主化,由中國移來台灣的中央政府統治台灣,因而積極要鬥下李登輝。
蔣家堅定反共,絕不妥協,因而創下「反共親美日」的政治路線,繼承政權的李登輝乃依循此路線,中國勢力為了反李登輝而反李登輝路線,因而選了「親共疑美仇日」的路線,反而民進黨也依循「反共親美日」路線。台灣主流民意則認同「反共親美日」路線,造成民進黨在總統選戰佔絕對優勢,就算在地方選舉大敗,照樣可贏得總統寶座。
民進黨執政之後,完全依循中國國民黨以前的路線走,例如財政及建設方面,中國國民黨一向採中央集權,尤其是遷移來台灣之後,因國家太小,非採中央集權不可,若採地方分權,中央因缺乏資源而不能做事,地方卻沒有能力做。為了現實問題,執政的民進黨非依循以前中國國民黨路線不可。可是目前朝小野大,藍白掌握立法權,他們修改了《財劃法》,將中央集權改為地方分權,以癱瘓民進黨政府。
台灣主流民意是反共親美日,尤其日本人是全世界與台灣人感情最好的民族,只要中國國民黨再撿回蔣家「反共親美日的路線」,民進黨就失去優勢,只是中國勢力抗拒此路線,不願意以政治路線來獲得政權,因而採取以癱瘓民進黨政府的方法來獲得政權,民進黨不得不訴諸主流民意來捍衛政權,因而推出大罷免。
有些國家沒有罷免制度,他們認為公僕不肖,任期滿後不再續聘就是。然而台灣主流民意認定若是公僕不肖,不能等到期任滿了才不續聘,而是立即將他辭退。顯然的,選舉與罷免是國家主人對公僕的聘任與辭退的評鑑,絕不是鬥爭,若罷免是鬥爭,那選舉豈不是也變成鬥爭。但以各種手段癱瘓政府卻是如假包換的鬥爭。
李登輝積極推展民主以消除實質性的殖民統治,不是鬥爭,中國勢力積極反民主才是都鬥爭。今日藍白以立法手段癱瘓政府是赤裸裸的鬥爭,罷免潮是訴諸國家主人的審判,不是鬥爭。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w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2025/2/4(台灣時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