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自由亞洲電台
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即將在9月26日舉行。在本週四晚間,候選人就中國政策展開的辯論中,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邦政府因“對專制政權太軟弱”,受到批評。與此同時,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與多個人權組織推出信息網站,以便選民們審視各政黨對華政策的異同。
德國總理候選人在9月23日的電視辯論中,就未來與中國的關系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綠黨候選人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和自民黨主席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特別希望更強力地解決中國的人權問題,並都反對歐盟與北京擬議中的《歐中投資協定》。執政聯盟成員、基社盟主席瑟德爾(Markus Söder)則警告說,不要對中國實行“完整教義”,德國在中國仍然有經濟利益。
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抨擊默克爾領導的聯邦政府“對專制政權太軟弱”,導致中國、俄羅斯等國坐大。她說,“我希望我們歐盟能有一套共同的對華政策,從而避免被挑撥離間、各個擊破。在這場體制競賽中,我們應清楚地表明我們是歐洲的明確立場。我們要有自己的戰略主權,這意味著我們必須開啟歐盟共同外交政策和人權領域的新篇章。”
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也指出,德國自顧自地力推《歐中投資協定》,無視歐洲盟友的感受。他還呼籲,德國經濟界需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為此德國應當和亞洲其它國家以及南美國家簽署協議。他認為,面對中國,必須同等兼顧利益與價值觀。瑟德爾(Markus Söder)則反駁說,德國固然不應該向中國諂媚,但也不必對中國指手畫腳。他指責綠黨在對華政策上“世界觀不成熟”;警告會威脅到數十萬的德國工作崗位。
為了得知各個政黨在對中國政策上的立場,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與六個來自德國和國際的非政府組織共同參與了推出一個,由德國人權人士穆達偉(David Missal)以及香港流亡人士黃台仰發起的“中國政策選舉放大鏡”(China-Wahl-Check)網站。這個選舉輔助工具以互動的形式,讓選民可以比較和審視各個政黨在對中國政策上的立場同異之處。
“對華政策選舉放大鏡”項目發起人穆達偉(David Missal)表示,已向在聯邦議院的所有政黨提出詢問,想知道德國各黨派如能進入聯邦政府,會對中國大規模侵犯人權的行為作出何種反應。他決定與黃台仰合作推出這個計劃,向政黨提出了八個問題,涉及德國的5G基礎建設;是否應抵制北京冬奧和制裁中國官員等議題。
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會長傅佩芬表示,中國不只是對自己的公民以及周邊國家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中國早已是歐洲以及德國的制度性敵手,任何從政者若不正視這個威脅,將會置世界以及德國於險境。因此,推動這個幫助選民審視德國政黨對中國政策的工具。她說,中國目前非常侵略性的戰狼外交手段,已經在世界各地引起了非常多的反抗跟關注,這個活動最大的意義在於,所有的人權團體一起來合作,一起來對抗這樣的霸權。
傅佩芬強調,這個計劃獲得人權團體的熱烈響應,立刻在社群媒體中貼文並製作影片協助傳播,希望借此接觸到更多德國人,並促使政黨作出明確的定位。項目發起人聯繫了聯邦議院內的所有政黨,除“選項黨”(AfD)外,所有政黨都作出了回應。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蔡凌巴黎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