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內政部長:中國是體制對手,當心來自中國的混合威脅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07/06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5日專電)德國內政部長賽賀佛(Horst Seehofer)表示,中國是歐洲的體制對手,從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再次獲得證實,他警告歐洲應小心來自中國的混合式威脅。

賽賀佛接受今天出刊的「週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訪問時表示,中國是歐洲的「體制對手」,強硬捍衛自己的利益,這點從中國處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的方式再次獲得證實。

歐洲聯盟(EU)2019年在對中政策文件首度稱中國為推動另一種治理模式的「體制對手」,意思是中國的威權與西方的民主體制形成競爭關係,為確保獨裁統治能延續,中國在捍衛利益時毫不手軟。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賽賀佛說,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一開始中國很少分享資訊,現在又盡全力讓各國稱讚它如何對抗疫情,送口罩到世界各地強化助人的形象。

賽賀佛說,歐洲應該與中國保持對話,但不能太天真,必須面對來自中國的「混合式威脅」,例如盜竊機密,中國對歐洲的基礎建設很感興趣。

他說,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可放在同一脈絡來看,這樣的威脅跟冷戰很不一樣。

中國在香港實施國安法,迫使許多人考慮離開香港,被問到德國是否打算給港人庇護時,賽賀佛說,政治庇護是針對個人而非國家,當事人的生命是否因政治觀點受到威脅是主要的審核標準。

由於中國不顧各國反對實施香港特區國家安全法,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麥克亞力斯特(David McAllister)呼籲歐盟27個成員國面對中國時立場一致,表達堅定立場。

德國基督教民主黨籍(CDU)的麥克亞力斯特告訴週日世界報,歐盟應該先與其他國家協調,然後一起採取行動向北京施壓。(編輯:郭中翰)1090706

德國內政部長警告來自中國的威脅

德國多位政要就受到爭議的港版國安法對中國的行動提出了批評。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警告人們當心來自中國的混合威脅。

澤霍費爾在接受德國《週日世界報》採訪時表示,德國必鬚麵對“來自中國的混合威脅。”這其中包括中國對德國的間諜活動。

他說:“我們知道中國人對我們的關鍵性基礎設施建設很感興趣。但這和我們在冷戰時期經歷的會有所差別。”

澤霍費爾還表示,新冠危機中,中國很明顯“是一個系統競爭者”。它“為捍衛自己的利益而奮鬥”。一開始,北京對外隻公布了很少的信息,現在又在盡全力“讓外界表揚它是如何應對疫情的”。與此同時,“中國以幫助者的姿態向全世界提供口罩”。

他還解釋說,“來自中國的混合威脅”指的是,一個國家除了採取軍事手段之外,還會利用經濟層面的壓力以及輿論宣傳、黑客行動達到自己的目的。

儘管澤霍費爾對中國提出多方批評,但他仍然主張與中國保持對話。

澤霍費爾表示,德國正在密切關注香港的動態。在被問到德國是否準備為香港反對派人士提供庇護的問題時,澤霍費爾回應說:“政治庇護是一項個體性的權利。不會因為一個個體來自於某一個國家,就會自動獲得難民身份,或者難民申請被自動拒絕。”他強調,更重要的是要對如下情況進行審核,“是否有人因其持有的政治觀點和宗教態度而需要為自己的健康或者生命做出擔憂”。

據德國金融網報導,綠黨歐盟議員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呼籲德國政府終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比蒂科夫指責基民盟籍默克爾總理對中國的發展沒有發表足夠的評論。他於週六向北德廣播電台表示,“默克爾女士喜歡談對中國的信任。但是信任必須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習近平的中國顯然只保留適合他們的合同。”他要求終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他說:“在極權主義政權壓迫一個享有自由的社會時,我們不能將人們引渡到那裡去。”

自民黨提出了簡化香港公民進入德國的要求。

香港知名民運人士黃之峰則重申了對港版國安法的批評,並警告人們當心後果。黃之峰在《週日世界報》的專欄裡寫道:“如果您曾經說過任何可能激怒香港或中國當局的話,比如如果您對藏人、維吾爾人、台灣人或香港人表示過好感或同情,或者參加了援助示威遊行,那您最好不要來香港。”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