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川普保護費說攪動台灣輿情 恐加劇疑美論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德國之聲報導,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日前表示,台灣應該為美國保護她免受中國威脅而「付費」,這引發了台灣對川普若當選總統後,美國是否會持續防衛承諾的疑慮。川普的言論在台灣引起了激烈的辯論和媒體的廣泛報導,報導標題警告「川普保安費」。

由於面臨中國的持續威脅,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安全支持者。中國認為這個民主島嶼是分裂的省份,並聲稱將來會以武力手段「重新統一」。

在週二發布的採訪中,川普表示,他不認為美國對台灣的保護與保險政策有任何不同。他說:「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認為台灣應該為防禦付費。」

台灣創紀錄的國防支出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週三,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川普的言論,並強調台北在最近幾個預算中的國防支出增加,以及將義務兵役延長至一年。他說:「維護台海及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是我們的共同責任和目標。」他稱讚了近期美台關係的「穩固」,並表示台灣願意承擔更多責任,強調台灣的防衛在自己手中。

週四,台灣外交部北美司副司長焦國威告訴記者,台灣的國防支出達到歷史新高,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他補充說,台灣政府正在優先考慮軍事現代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在週三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台北一直在通過向美國購買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設備來「支付自己的防禦費用」。

川普的交易型世界觀

川普對台灣的言論僅僅是他在六月底接受《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長篇訪談的一部分,該訪談涵蓋了川普對商業、美國經濟和外交政策的看法。然而,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僅剩不到四個月,而川普在民調中逐漸超越現任民主黨總統喬·拜登(Joe Biden),這些言論被視為下一屆總統政府可能進行的外交政策激進轉變的潛在預兆。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告訴德國之聲(DW),川普在要求美國盟友「支付保護費」的問題上始終保持一致。他說,這些言論反映了川普的交易型外交政策和外交觀點。

陳方隅指出,川普在二月份的一次競選集會上曾發出類似警告,要求「不守規矩」的北約盟友「付清賬單」否則將被剝奪美國的支持。他還指出,更令人擔憂的是,川普暗示台灣「離美國太遠」無法進行軍事防禦。在訪談中,川普強調「台灣距離美國9500英里(14500公里)」但僅距離中國「68英里」。

如果川普最終當選總統,陳方隅說,這將「直接加劇台灣的『美國懷疑論』敘述」——即美國不可靠的情緒增長。

儘管華盛頓未正式承認台灣,但長期以來一直通過軍售支持這個自主管理的民主政體。這些銷售在川普總統任期內顯著增加,購買了價值超過180億美元(165億歐元)的武器,如戰鬥機和導彈系統。上個月,拜登政府批准了價值3.6億美元的對台軍售,其中包括無人機技術。

半導體產業

川普還提到了台灣的半導體生產,聲稱「他們搶走了我們(美國)的業務……他們非常富有」。台灣生產了全球90%以上的最先進晶片,主要通過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在川普發表評論後,該公司的股票大跌。

川普多次指責台灣搶走了美國的半導體業務。去年,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暗示,華盛頓應該對台灣設置更高的關稅來建立貿易壁壘。

台積電正在海外建設新工廠,包括在美國,但表示將把最先進的生產留在島上——台灣政府認為這是一種增加中國任何軍事攻擊經濟成本的方式。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