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0 自由時報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紐約時報》9日報導,2家聲譽卓著的國際科學期刊近日撤回2篇中國研究新疆維吾爾族人DNA的論文,指無法確信研究是否符合國際倫理標準,包括受試者是否充分知情且同意。
據報導,2篇研究在2019年發表於《國際法律醫學》(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和《人類遺傳學》(Human Genetics),前者7日發表撤稿聲明,後者則在上月30日就撤稿。這2項研究的作者眾多,包括中國公安部首席司法鑒定科學家李彩霞,而美方在2020年5月將中國公安部法醫研究所列入管制清單,以限制美國技術出口,理由是該所參與中國在新疆的侵犯人權行動。
紐時曾在2019年的報導中引用這2篇研究,內容關於中國科學家如何對數以百計的維族DNA樣本進行分析,試圖僅使用DNA樣本來重現一個人的外貌特徵,包括臉部和身高。然而,研究發表後,科學界一直質疑維族人是否願意提供血液樣本用於研究,尤其若中國公安參與取樣過程。
2家期刊據此要求中國方面提供倫理審查必要資料,孰料文件和研究範圍的資料不足,無法確信研究程序符合編輯政策和國際倫理標準。
報導指出,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工程學教授莫羅(Yves Moreau)是撤回爭議研究的最大推手。他表示,自己已聯繫5家學術期刊,撤回中國這類論文,到目前為止已有4篇被撤回,「這只是冰山一角」。
莫羅此前分析來自中國的529項涉及基因的研究,發現在2011至2018年期間發表的研究中,約有半數論文的合著者來自中國公安、軍隊或司法機構,「你不能說:『我不知道,我沒有意識到,我沒有左右他們。』」
涉嫌違反國際倫理道德,兩家著名國際期刊罕見撤銷已發表的中國科研論文
2021年9月11日 美國之音 松仁
華盛頓— 兩家世界著名的期刊近日十分罕見地先後撤銷了中國科研人員已發表的兩篇基於新疆維吾爾族人DNA的研究論文,因為這些研究人員涉嫌違反國際倫理道德,未經受試者的完全同意而採集了他們的血樣。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這兩篇論文2019年分別發表在學術出版商斯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國際法律醫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和《人類遺傳學》雜誌(Human Genetics)上。
論文有多位作者,其中包括中國公安部法醫研究所研究員、主任法醫師李彩霞。李彩霞所在的中國公安部法醫研究所去年5月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限制其獲取美國技術。美國指控該研究所在中國針對維吾爾族人的人權侵犯、大規模任意拘押、強迫勞動和高科技監控中有幫兇的嫌疑。
《國際法律醫學》雜誌星期二(9月7日)發布了撤銷論文的聲明,而《人類遺傳學》雜誌則在8月30日發布了類似的聲明。對於國際上著名的學術期刊而言,撤銷已經發布的論文是非常罕見的行動。
紐約時報早在2019年就曾報導,《人類遺傳學》雜誌刊登的中國科研人員的那篇論文是基於對新疆圖木舒克市612個維吾爾族人的DNA血樣進行研究而寫成的。這些研究人員討論瞭如何通過一個人的DNA來重建該人的人臉圖像以及身高。
中國官媒曾經報導,圖木舒克市設有很多警察檢查站,並將該市稱為“新疆安全工作的關口和主戰場”。2018年1月,圖木舒克市建立了由中國物證鑑定中心管理的DNA鑑定實驗室,這是一個負責DNA鑑定的警方研究機構。
李彩霞等中國研究人員的研究論文發布之後,多位科學家對作為中國少數民族的維吾爾族人是否在了解事情原委的情況下自願提供DNA血樣抱持懷疑的態度,而且也無法對此進行核查,特別是涉及到中國警方的時候。當地多位維吾爾族人曾經告訴紐約時報,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DNA被採集,因為中國當局經常以“免費健康檢查”為藉口,對他們進行集體血樣採集,他們也無法拒絕。
鑑於中國政府在新疆大肆侵犯維吾爾族人的人權,設立很多以教育或就業培訓為名的集中營,外界擔心,中國政府可能將在當地採集的DNA樣本產生的人臉圖像等資料輸入大規模監視系統中,從而強化對示威者、異議人士以及普通罪犯的追踪和控制。
由於論文發布後引發外界的關切,兩家雜誌都曾分別要求論文作者提供相關的支持文件,包括向倫理委員會提供的申請表以及倫理委員會核准的證據。但是兩家雜誌都表示,“作者提供的文件所包含的有關研究範圍的信息無法讓我們相信我們編輯政策規定的程序或國際倫理標準得到了遵守。”
最早對中國研究人員論文提出質疑的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教授莫羅(Yves Moreau)表示,他曾經仔細分析了來自中國的529項與基因相關的研究,結果發現在2011年至2018年期間發表的論文中,約有一半論文的一位作者或一位共同作者來自與中國警方、軍方或司法機關相關的機構。
莫羅表示,他已經聯絡了世界上5家學術期刊,要求這些期刊撤銷中國研究人員的論文,目前已有4家期刊響應他的要求與關切,撤銷了中國研究人員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