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的年輕化 ◎ 陳茂雄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台灣人的性命延長,生育率又降低,形成嚴重老化的社會,除了增加社會負擔外,年長者要如何適應老化的環境,形成重要的議題。有可能年長者出現兩種極端,有人與年輕世代繼續競爭,也有人不知要如何排遣時間,形成後代嚴重的負擔,兩者都很容易引起困擾。

年長者有人轉入志工行列,這是很好的安排,服務他人,獲得受服務者感激的反應就是一種享受,當然可以獲得喜悅。在一個單位裡,一直笑口常開者,往往是沒有支薪的志工,支薪的員工反而不容易從工作中獲得快樂。只是扮演志工角色要有這方面的性向,不是人人都適合擔任志工。若不適合擔任志工,年長者要獲得喜悅,必須心理年輕化。

年長者的心理要年輕化最佳的方法就是學習,然而透過讀或聽的學習或許不太容易。年紀大的人常覺得記憶力變差,忘東忘西的,出門之後,忘了自己是否鎖門,只好再回去檢查一下,然而十之八九都已經上鎖了。

事實上這不是單純記憶力退化的問題,而是注意力不集中所產生的困擾,也就是分心的問題,若是鎖門之前,複述三次「我要鎖門」,絕對不可能懷疑自己是否鎖門,關瓦斯之前,連續複述三次「我要關瓦斯」,絕不可能出門之後又回來檢查瓦斯。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常有家長詢問,自己的小孩是否腦筋不好,整天窩在書房,可是書就是讀不好。人的天資當然會有差異,可是有很多學生功課不佳未必是天資差,而是注意力不集中,整天關在書房也只是在做白日夢。年輕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困擾,年長者的學習,當然更會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產生學習的障礙。

在學校筆者指導學生專心讀書的方法,看書時,手指就指著所看的字,也就是手指跟著視力動,有學生反映,手指跟著視力動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顯然的,「看」及「聽」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然而利用身體上的動作注意力就容易集中。

顯然的,年長者的學習不適合透過「看」或「聽」,因為「聽講」或「閱讀」容易分心,學不好反而產生挫折感,所以應該要身體有動作的學習,也就是藝能科的學習,諸如音樂、美術、體育等,這些不容易分心。最重要的,以藝能科為職業的人未必能獲得喜悅,可是年長者學習藝能科必定會快樂。

以藝能科為職業未必能快樂,因為需要與他人競爭,而且藝能科很難有客觀的評鑑標準,因而會產生惡性競爭,從業人員當然不快了。可是年長的藝能科學習是純學習,不是職業,不是與他人競爭,而是與自己競爭,而且永遠是勝利者,只要有興趣,今日的「我」必定超越昨日的「我」,明日的「我」也將超越今日的「我」,怎麼可能不快樂?

年長者的學習,除了偏向藝能科,以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困擾外,還要使自己著迷,有太多人的學習半途而廢,就是沒有著迷,因而感到枯燥無味,所以需要參加團體活動,共同學習容易使人著迷。事實上社會上有很多活動會使人著迷,只是多數令人著迷的活動會傷身或傷財,學習藝能科既不傷身也不傷財。

社會老化的環境急需要促使年長者的心理年輕化,若是年長者的性向適合擔任志工,當然沒有問題,否則年長者需要用學習促使心理年輕化,而且是藝能科的學習。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2020/12/3(台灣時報專論)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