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團隊激辯關稅計劃 全球市場引頸觀望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5.01.30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經緯

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大未知數。儘管他在競選期間反覆承諾要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徵收高額關稅,但在重返白宮後,川普並未立即採取行動,而是要求團隊研究全球不公平貿易行為,並審查中國是否履行了2020年貿易協議。

據美國彭博社本週四(1月30日)報道,川普政府內部仍在就關稅政策的基本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包括是否對所有進口商品普遍徵稅,或僅針對特定國家和行業;關稅是否應採取對等原則等。此外,政府內部經濟團隊缺乏共識,且重要經濟職位空缺仍未填補。商務部長提名人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和貿易代表提名人詹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尚未獲得參議院確認,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則將稅改列為首要任務。

報道稱,目前關稅政策的討論僅限於白宮內部的少數高級顧問,包括副幕僚長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對於普遍徵收的關稅和針對中國的關稅,川普團隊目前尚未做出決定。分析人士認為,即使關稅宣佈實施,也可能需要數週時間生效,屆時中國仍有機會與華盛頓談判,滿足川普的要求,以避免關稅落地。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本臺早前報道,在競選期間,川普曾承諾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至20%的關稅,並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此外,他威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並設定2月1日為決策期限。

在宣誓就任之後,川普曾指出,過量的芬太尼正通過墨西哥和加拿大從中國進入美國,而關稅威脅可能敦促中國加強對這種致命毒品的打擊。因此川普在1月21日表示,正在討論對中國徵收10%的關稅。

彭博社還援引經濟學家的警告稱,大幅提高關稅可能會推高消費者價格、減少製造業就業機會,並導致全球貿易摩擦加劇。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經濟政策研究主任邁克爾·斯特雷恩(Michael Strain)表示,關稅可能會削弱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並引發報復性措施。儘管如此,商務部長提名人盧特尼克在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反駁了關稅將推高通脹的觀點,稱其為“無稽之談”。

此外,華爾街十分關注美中之間可能爆發的貿易戰。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上週則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表示,關稅作為經濟工具和武器應該放在更廣泛的國家安全背景下考慮。“如果它帶來一點通脹,但有利於國家安全,那就接受吧。”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