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14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14日電)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今天主持任內最後一場記者會。孫曉雅表示,支持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是AIT的優先事項,美國的軍備、武器生產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正在恢復中,期待未來將台灣的軍購項目盡快交付。
孫曉雅(Sandra Oudkirk)於2021年7月上任AIT台北辦事處的處長,處長職務將由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谷立言(Raymond Greene)接任;孫曉雅今天上午在AIT台北辦事處舉行任內最後一場記者會,並接受媒體提問。
孫曉雅表示,美國相當歡迎總統賴清德在勝選演說與就職演說的承諾,就是承諾會繼續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以及兩岸關係現狀,近期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其他美國官員皆提到,美國真心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要將慣常民主的慣例,如就職典禮、選舉等,當成升高區域局勢的藉口。
中國近3年來對台發動軍事演習,對於軍演所帶來的風險,孫曉雅指出,美國非常努力的維持台海以及區域和平穩定,這也是持續呼籲中國,應該要停止不論在台海、南海,還有日本周邊進行脅迫、挑釁式的行為,這些挑釁活動的本質就是危險活動,可能會造成誤判風險,並且可能演變成更大衝突。
針對美國對台灣軍售的交付進度,孫曉雅指出,支持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是AIT首要目標之一,美國的作法完全符合「台灣關係法」,以及其他長期以來美國對台灣各項承諾指引。
孫曉雅表示,雖不會提及特定案例,但可以指出在美國的製造業,包含軍事設備、武器製造等,在疫情期間的供應鏈受到影響,目前製造業的產能在恢復當中,期待未來將台灣已經購買的武器系統盡快交付,接下來會關注軍售狀況。
至於未來美國是否會派駐軍事專家在台灣,孫曉雅說,美國正與台灣的夥伴合作,透過各種方式增強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但她無法透露任何細節。
對於台灣產業要如何加入美國國防工業產業鏈,孫曉雅認為,台灣在先進製造、高科技和電子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國防工業變得越來越高科技,台灣顯然可以發揮作用,無論是作為零件供應商等,但如果台灣公司想要進入美國國防產業的供應鏈,就必須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
孫曉雅說,美國有各種各樣的代表團來到台灣,關注資安、無人機等,彼此對合作都有感興趣,但台灣企業仍然要採取一些措施,以達到美國國防工業的標準。(編輯:黃國倫)1130614
美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美將盡快交付軍售武器
2024年6月14日 美國之音 楊安
臺北- 三年任期即將屆滿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星期五(6月14日)在告別記者會上表示,隨著軍工產業逐漸復產,美方將盡快交付延宕多時的對台军售。她重申,美國兩黨對台灣的支持不變,將支持台灣強化防衛能力。
孫曉雅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三年期間,中國對台灣實施過三次恫嚇性十足的環島軍演,其緊張程度恐是歷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未曾經歷過的。
回顧這些驚險時刻,孫曉雅語帶冷靜地強調,美國致力於維持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也不斷呼籲中國停止在台海、南中國海及日本週邊的脅迫和挑釁行為,因為任何軍事誤判的風險恐引爆进一步的冲突。
基於美國對台海的安全保障,美國何時交付延宕多時的對台軍售一再受到各方關注。
對此,孫曉雅在星期五記者會上重申,“我們將盡快交付台灣在過去幾年所購買的武器”,因為美國仍致力於支持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及其作為區域夥伴的角色。台海的和平穩定是美台共同利益,也對印太區域以及全球的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美國會持續依循《台灣關係法》支持台灣的自我防衛需求。
美國軍工業產能漸復產盡快交付售台武器
美國近年對台軍售延宕的總價值近200億美元,不僅台灣軍方憂心,美國議員也頻頻關切。
孫曉雅表示,疫情期間,美國軍工業因為供應鏈問題受到嚴重影響,不過現已逐漸復產中,且美國正與台灣夥伴合作,透過多種管道支持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
針對美軍購延宕恐引發台灣防衛真空的困境,部分分析家曾建議,美國將部分軍火彈藥生產線移至台灣生產。
對此,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星期二(6月12日)證實,美台正朝「可能共同生產的方向進行。」
前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2049計畫研究所」主席薛瑞福( Randall Schriver)也曾告訴美國之音,美台聯合生產武器值得探索,特別是考慮到台灣對儲存彈藥的需求,雙邊合作是有意義的。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今年2月訪問台時也表示,美國可考慮與台灣共同生產一些無需轉讓知識產權的武器,如大量用於烏克蘭戰爭且全球都需求孔急的155公厘火砲。
當被問及台灣國防產業能否成為美國軍事工業的一分子時,孫曉雅回應說,隨著國防產業的高科技應用增多,台灣可扮演零組件供應商等角色,但台灣民企仍須達到多項標準,才能加入美國國防工業基礎或國防供應鏈。
美台國防工業聯合生產美國首重保密
孫曉雅於記者會上說:「多個(美國)訪問團已來過台灣參訪資安和無人機等產業,看得出來雙方有合作意願,但對於美國列出的國防產業標準,台灣民企仍須達標才能加入
。問題不大,關鍵仍在於公司治理,美方對於台廠可能洩密的風險始終抱持疑慮。
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包括公司內部的機密保守、人員安全控管、資訊網路的安全,這會是三大指標,同時還要政府法律的對接。這些法規面還有管理面都可以跟得上,台廠要打入美國的國防供應鏈,相對機會
就很穩固了。對此,孫曉雅說,台灣享有美國跨黨派的普遍支持,也唯有台灣議題可讓兩黨摒棄歧見,達成共識,因此她說,不論總統大選結果如何,美國對台灣的支持都不會改變。
台美關係熱絡,但也屢遭中國分化,衍生台灣境內「疑美論」的興起,孫曉雅曾說,她在台的工作之一就是消除各界對美國的懷疑。
孫曉雅:美台共同打擊「疑美論」
對此,孫曉雅在記者會上表示,適度懷疑是民主社會的常態,美國不會要求全球夥伴盲目相信美國,且聽從美國的指揮,因為美國相信,基於共同價值與目標合作時,美國與其夥伴都該將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擔憂納入考慮,只不過,數個公民團體近期發現,部分台灣人士刻意散播錯誤與不實信息,企圖誤導台灣人對美國的認知。
她強調,這種疑美論令人感到不安,雖是開放社會必然面臨的挑戰,但也是美台須共同打擊的議題。
孫曉雅表示,美台非官方關係穩固,美國在台協會向來推動共享願景,就是一個相互連結、繁榮、安全、有韌性、自由且開放的印太策略。她說,基於共享利益與價值,美台拓展並深化合作,美國也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社會,這些發展都不違反美國的一中政策。
回顧三年的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職業生涯,孫曉雅以「美夢成真」形容。她說,她十分榮幸能代表美國人民,也感謝台灣過去三年對她的厚待。
孫曉雅說,美台關係處於史上最好的時刻,雙方關係不斷擴大和深化,為美台人民都帶來許多好處,她祝福台灣前景光明。
孫曉雅說:“我向台灣人民傳達的信息是,你們應該為自己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