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雪梨4日綜合外電報導)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今天表示,澳洲將向三菱重工業公司(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採購11艘最上級(Mogami-class)巡防艦,藉此升級海軍艦隊。
法新社報導,馬勒斯盛讚這項價值達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10億元)的協議,並說:「顯而易見的,這是日本和澳洲史上最大規模的國防工業協議。」
澳洲2023年宣布大規模軍事重組,轉向聚焦遠程打擊能力,以提升因應中國海軍的實力。
最上級戰艦是先進的匿蹤巡防艦,配備多種強大火力的武器。
馬勒斯表示,這11艘最上級巡防艦將取代澳洲老舊的安扎克級(Anzac-class)巡防艦艦隊,首艘新艦預計2030年正式服役。
馬勒斯說,最上級巡防艦「是次世代船艦,具有匿蹤能力,並有32個可以發射遠程飛彈的垂直發射管」。
澳洲國防工業部長康洛伊(Pat Conroy)表示,這批巡防艦能夠發射長程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採購這些匿蹤巡防艦將使我們海軍更強大、更具殺傷力」。(譯者:蔡佳敏/核稿:張曉雯)1140805
日本最上級巡防艦 新世代多功戰艦 匿蹤設計執行任務能力優異
日本海上自衛隊最上級巡防艦(自衛隊將歐美巡防艦通稱為護衛艦)「最上號」(FFM-1),2022年4月28日舉行服役典禮,母港為海自基地橫須賀。這艘3900噸級的新艦與舊型的日本軍艦相比,外型採用扁平式設計,具有匿蹤、防空、反潛、掃雷等多種功能。船艦等級暫稱「FFM」,代表新型巡防艦的「FF」(Frigate巡防艦)和多用途的字首「M」(Multi)組合,亦稱為30FFM(平成30年度)。
設計概念先進 提高運行效率
日本新型巡防艦建造起源自2005年「新一代護衛艦(DD)研究計畫」,重點置於高速動力和節約成本,並參考美國海軍近岸作戰艦(LCS)。建造新巡防艦時,防衛省採用新的採購系統,自各軍工廠商提供方案,進行分析比較。日本防衛省防衛裝備廳於2017年2月宣布,由日本海洋聯合公司、三井造船與三菱重工,3家公司通過第一階段評估,與第二階段審查,同年8月,評價最高的三菱重工中選為主要承包商,三井造船被選為分包商,合約於2018年1月公布。同年4月3日,日本海事高層決定將此艦等級正式設定為「FFM」。除依循美式軍艦等級別規範,在不同國家訂定相同規模軍艦的「FF」(巡防艦)之外,還附加了「掃雷」(Mine)和「多功能」(Multi-purpose),與歐美海軍的巡防艦等級相比,強調可兼具兩種以上功能。前2艘於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長崎縣長崎市)和三井造船玉馬船廠(岡山縣玉野市)建造,計畫於2022年3月交付海上自衛隊。
在防衛裝備廳招標設計中,以「需要提高應對各種任務的能力和船體緊致性」為前提,在「確定研究」階段,2015年定為3000噸級,但最終定案3900噸級。在最早提出「新一代護衛艦(DD)研究分析」中,還有3船體的設計草案,但經過各種評析,仍採用傳統單船體。大量採用匿蹤設計,艦身外型從前甲板開始的線條延展到艦橋下方後端,將上層結構與天線桅桿採用傾斜設計,以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RCS)。整艘軍艦大量減少外部的反射物,因此看不到密密麻麻的天線或各類設備。
與以前的日本艦艇相比,上層甲板的配置有很大改變,在前甲板上,發射和儲放戰備有關的設備,並包覆在船艙內部,上層結構在艦舷兩側完全伸展,因此,取消通常在上層甲板的露天通道。根據平成30年防衛大綱,計畫為30FFM建立艦員執勤分配系統。在防衛廳所公布的資料中,4組艦員被分配到3艘巡防艦上,3組在戰備,1組在待命,從而縮短了船艦檢修期以外的泊錨地期程,並且提高船艦的運行效率。
燃柴主機聯合動力 降低油耗
在新巡防艦概念的初步設計階段,美國海軍的「自由級」近岸作戰艦(LCS)也被納入參考對象,同時提高為40節的噴射水流推進速度,但考量在執行反恐、反海盜、人道救援等海外維和任務方面,評估需要更多的燃料消耗,因此在訂定所需性能概要數值時,與傳統船艦相比,降為30節航速,以節省燃料。海上自衛隊首次採用燃氣渦輪與柴油主機聯合方式(CODAG)技術,作為最上級巡防艦的動力機組,是針對低油耗特性,並使主機系統更緊致的優點。
最上級巡防艦低速主機將配備德國MAN公司的2部12V28 / 33D STC柴油主機和1部英國Rolls-Royce MT30燃氣渦輪主機作為加速器。搭配傳統2軸推進的可變螺距螺旋槳。川崎重工的自製車軸機組,被用於與燃氣渦輪主機和柴油主機的聯接減速機。
最上級巡防艦最終研究階段,起造時只安裝基本設備,之後將按順序一艘一艘擴展單元化設備。未來的各艘新艦會安裝不同版本的「基線」(Baseline)戰系,2020年起至少有2艘會安裝。
環形戰情中心 新穎設計受矚目
日本最上級巡防艦擁有許多軍武專家認為是新型功能,包括匿蹤艦型、高速航行、新型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系統,艦艉小艇、發射和回收無人機系統的能力。最令人矚目的設備,是有如科幻電影「星艦迷航記」中星際戰艦的環形戰情中心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Advanced integrated CIC)。360度圓形排列有別於傳統矩型操控臺的設計,外緣14個多功能控制臺(外加2個額外座椅)、1具中央控制站、4個多功能控制臺、2 個大型水平戰術顯示桌,可用於戰鬥任務規劃和導航作業,提升效率。
最上級巡防艦安裝船艦操作、維修、通信、指揮管制、各種武器系統等,採開放式架構(OA),並且整合到標準化網路系統中。情報處理裝置為OYQ-1,附屬情資處理子系統OYX-1-29被安裝在終端機內。將是之後研製各代船艦所有等級的巡防艦和潛艦(22DDH)的統一標準。戰術資料鏈路將搭載Link-22,通信系統整合在桅杆頂部的桿狀NORA-50複合通信天線。
OPY-2多功能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是主要偵測裝置,這是根據「新巡防艦雷達系統研究」與之前FCS-3系列不同系統雷達的精進版本,為X波段防空、反艦射控雷達,此外,並通過共享電子戰天線,實現小型化和降低成本。在開發新雷達時,EA(電子攻擊)和ES(電子支援)的共用天線已有原型,前者大而後者小。另安裝OAX-3光學複合感測器作為光電設備。
具備攻擊能力的防禦型艦型
防空武器安裝Sea RAM近程飛彈系統,62倍徑127公厘單管艦砲(Mk.45 Mod.4 ),可用作岸轟、反艦及防空,射擊命令由OPY-2管制。 隨著「基線」戰系的引入,2具八單元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VLS)將安裝在最終版本的「基線3」上,將能操作長程新型艦對空飛彈(A-SAM)和未來新型飛彈, 但服役初期先不裝備,目前已列入對外軍購項目,先裝配2具4連裝17式反艦飛彈和1具海公羊防空飛彈系統。此外,還將安裝由日本鋼鐵廠開發的RWS「艦用遙控型機槍架」,裝備2挺12.7公厘重機槍,做為近距離防衛用。
反潛偵蒐設備配備OQQ-25水面艦船聲納系統。是一種可變深度聲納(VDS / TASS),用於雙/多重靜態偵測,並增加作為拖曳式聲納的主動功能,以及與友艦聯通用靜態部署戰術。短魚雷發射管(HOS-303)作為主要反潛武器。等VLS以後上艦時,07型垂直發射魚雷火箭(07 VLA)也會裝備於本級軍艦。
最上級巡防艦主要部署於艦隊前數十浬的前沿位置,同時是具備攻擊能力的防禦型艦型,目前1號艦「最上」、2號艦「熊野」已完工服役,3號艦「能代」、4號艦「三隈」已下水,預定2023年3月服役,海上自衛隊未來預計將再建造22艘最上級巡防艦,成為肩負日本海上防衛多重任務的新世代多功能艦種。(青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