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中央社加州柏克萊25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本週發布新聞表示,台裔女天文學家馬中珮等校內9名教職員,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AAAS)院士。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擁有240年悠久歷史,入選院士者包括美國最傑出的藝術家、學者、科學家與領袖,今年新增276名院士,其中9人來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
根據柏克萊新聞(Berkeley News)網站,馬中珮是宇宙學家與天體物理學家,研究範圍包括暗物質(dark matter)與暗能量(dark energy)、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重力透鏡效應(gravitational lensing)、星系形成和演化、超大質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s),以及宇宙大尺度結構(large-scale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等。
馬中珮在台灣接受基礎教育到高中,父母親是資深新聞學者馬驥伸和前任監察委員黃肇珩。
她在高二時就因稟賦優異,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入學許可,決定前往深造,一直在MIT唸到物理學博士,研究主題為天文物理、以及宇宙理論。
馬中珮隨後轉往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1996年成為美國賓州大學天文及物理學系助理教授,2001年加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天文學者行列。
她也曾在2001年獲得海外華人物理學會傑出青年研究人員獎,2003年榮獲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頒發邁爾夫人物理獎(Maria Goeppert Mayer Award)。(譯者:楊昭彥/核稿:陳政一)1090426
王德威獲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2020/04/27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7日電)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德威日前獲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肯定他在華文文學研究的各種成就;他所提出「被壓抑的現代性」及「抒情傳統」概念,也引起漢學界高度重視與討論。
中研院官網24日公布,王德威於23日已獲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Arts & Sciences)」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遴選當代於藝術、人文、商業、政治等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研究者,並肯定王德威在華文文學研究的各種成就。
中研院指出,王德威長年致力於文學研究,研究範疇含括晚清至現代、當代的華文小說及比較文學理論。他提出「被壓抑的現代性」及「抒情傳統」概念,已成為當代文學研究者的重要理論論述,也引起漢學界高度重視與討論。
此外,王德威積極推動華文文學的研究與翻譯,藉「台灣現代華文文學」英譯計畫,將台灣知名作家如黃春明、李喬、李永平、朱天文等人作品,推廣至世界文壇,於台灣文學、華文文學的研究與理論建構,厥功甚偉。
王德威現為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與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主任、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曾獲國家文藝獎,於2004年獲選為中研院第25屆院士。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創立於1780年,今年選出276名新科院士,其中包含免疫學家、生物倫理學家、詩人、歌手、醫生、社會運動者等,獲選者代表在該領域有傑出成就或創新思考;學院表示,將期待新任院士能為世界當前的困境與挑戰提出新的見解。(編輯:管中維)1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