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河樂廣場,斷壁殘垣風格如古羅馬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03/06

台南中國城拆除重建後的「河樂廣場The Spring」,保留部份中國城地上和地下的遺構,更留下拆除前的商家字號,讓人一窺中國城曾有的風華。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攝 109年3月6日
台南中國城拆除重建後的「河樂廣場The Spring」,保留部份中國城地上和地下的遺構,更留下拆除前的商家字號,讓人一窺中國城曾有的風華。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攝 109年3月6日

毒瘤變星鑽專題2(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6日電)從台南中西區湯德章紀念公園往中正路望去,很多人發現遠處巨大的「中國城」已無影無蹤,取代的是留下斷壁殘垣的親水廣場,取名為「河樂」,外觀有些許古羅馬希臘殘跡的味道。

河樂廣場座落於中西區中正路的末端,前身是1980年代在府城獨領風騷的中國城,這裡一度是台南繁華的指標,時尚的起點,卻無法抗拒錯誤的政策及時代的轉變,一蹶不振,反而成為治安的毒瘤,宛如鬼域,人人敬而遠之。

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執政台南市之初,台南市政府已有重整中國城的打算,2015年賴清德宣布啟動「運河星鑽」計畫,夷平中國城才終於定案,2018年12月動工,斥資新台幣1億4000萬元打造親水廣場,且透過2019年底的徵名,同年12月定名為「河樂廣場The Spring」,預定3月7日開幕啟用。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台南中國城拆除重建後的「河樂廣場The Spring」,保留部份中國城地上和地下的遺構,讓這片新生的親水廣場頗有古羅馬希臘斷壁殘垣的味道。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攝 109年3月6日
台南中國城拆除重建後的「河樂廣場The Spring」,保留部份中國城地上和地下的遺構,讓這片新生的親水廣場頗有古羅馬希臘斷壁殘垣的味道。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攝 109年3月6日

「河樂廣場」的設計,頗有古羅馬希臘斷壁殘垣的味道,曾到義大利羅馬旅遊的人,一定會對羅馬競技場及古羅馬廣場印象深刻,千年前的殘跡讓人發思古之幽情,河樂廣場也是,特地留下中國城的部分遺構及商家字號,漆上亮眼的白色,不論是白天或黑夜,總能吸引眾人目光,這是設計團隊中荷蘭籍設計師的堅持。

拆除前的中國城占地1.54公頃,是座地下2樓、地上最高11樓的龐然大物,重整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設計團隊有環保的遠見,保留了地下2樓停車場的結構及擋土牆,將地上物拆除後回填,再重設地下1樓及地面景觀,以殘存的舊有梁柱為主體,搭配水深只有30公分的水景,營造出親水環境。

中國城路面基地被中西區金華路切割成2塊,重整後的河樂廣場,如同中國城固有的地下街區,地下是連通的,遊客不需穿越車水馬龍的幹道,就能暢遊廣場兩側的水景。

河樂廣場還未對外開放,就被「富比世」雜誌譽為世界7大令人期待的公園之一,雖說廣場周遭有派出所、商家,更鄰近美食小吃雲集的國華街,但市府還是得為廣場管理做好妥善規劃,未來計畫以委託民營方式,讓民間管理廣場內150坪至200坪的空間,內設咖啡廳、輕食等,讓遊客有得吃有得玩,不會無聊。(編輯:黃世雅)1090306

座落於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末端的中國城,曾是台南繁華的指標,也是時尚的起點,如今已被拆除重建為親水的河樂廣場。(台南市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傳真 109年3月6日
座落於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末端的中國城,曾是台南繁華的指標,也是時尚的起點,如今已被拆除重建為親水的河樂廣場。(台南市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傳真 109年3月6日
台南中國城拆除重建為「河樂廣場」,是台南市區最大的親水廣場,透過打光,在夕陽西下時,顯出台南古城另一種風貌。(台南市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傳真 109年3月6日
台南中國城拆除重建為「河樂廣場」,是台南市區最大的親水廣場,透過打光,在夕陽西下時,顯出台南古城另一種風貌。(台南市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傳真 109年3月6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