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
(中央社記者徐薇婷華盛頓24日專電)美國企業及個人遭中共言論審查或恫嚇時有所聞,多名參議員今天提出法案,要求總統成立跨部會工作小組監控與因應相關事件。法案也要求國務卿委外撰寫報告,讓外界更了解中國作為。
近幾年發生多起美國企業遭中國言論審查事件。2019年時任NBA休士頓火箭總經理摩瑞(Daryl Morey)推文支持香港反送中的言論,引發中國大規模抵制;北京也曾在2018年施壓包含美籍航空在內的多家國際航空,要求將台灣改成符合「一中原則」的標示。
民主黨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今天率領同為民主黨的華倫(Elizabeth Warren)、共和黨的盧比歐(Marco Rubio)及柯寧(John Cornyn)等跨黨派參議員,提出一部新法案,盼透過跨部會努力因應中國言論審查與恫嚇作為。
法案要求美國總統成立跨部會「中國言論審查監控與行動小組」(China Censorship Monitor and Action Group),並分別指派一名白宮國安會、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成員擔任小組主席與副主席。
根據法案內容,小組成員將由國務院、商務部、財政部、司法部、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聯邦傳播委員會、美國國際媒體署(USAGM)等跨部會成員組成。
法案表示,小組將負責監督制定並執行跨部會策略,以監控並因應由中國政府下令或間接支持、對行使言論自由之美國實體或個人所進行的言論審查或恫嚇作為,包含在中國從事業務的美國企業。
法案規定,小組成員每年至少應會面2次,也須定期向國會提出年度報告,詳述小組為因應中國言論審查、恫嚇挑戰所制定的戰略目標與政策,並說明相關作為及成果;小組成員也須在法案生效90天內及往後每年,向國會進行工作簡報。
此外,法案也要求美國國務卿,在法案生效90天內委託獨立合格研究機構撰寫報告,分析中國言論審查及恫嚇作為的主要趨勢、模式與方法,及美國實體或個人若批評中共會面臨什麼衝擊與後果。
默克利透過新聞稿表示,表達意見並讓個人聲音被聽見是人類基本權利,全世界數十億人都珍惜且渴望這項權利。
他強調:「中國恫嚇並對美國人民、企業進行言論審查所帶來的衝擊,我們必須進行監控及拿出因應作為。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制定策略,捍衛自由基礎,並向壓迫與摧毀這項自由的人們進行究責。」
時任共和黨籍參議員賈德納(Cory Gardner)也曾在2019年10月提出類似法案,但當時並未排上委員會議程,最後無疾而終。(編輯:高照芬)1100225
美兩黨參議員推出法案,應對中國對美國人及企業的言論審查
2021年2月25日 美國之音
一組來自兩黨的美國聯邦參議員星期三(2月24日)推出法案,要求追踪和處理中國對美國人以及美國企業進行的言論審查與恐嚇造成的影響。該法案要求拜登政府設立一個跨部門的特別工作組,負責制定與實施有關的應對戰略。
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與德克薩斯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約翰·科寧(John Cornyn)、俄勒岡州的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傑夫·默克里(Jeff Merkley)以及馬薩諸塞州的民主黨聯邦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聯袂推出了這項法案。

“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讓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是一項基本人權,是全世界數十億人所珍視的一個權利,也是數十億人所渴望的一個權利,”即將出任國會暨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主席(CECC)的默克里參議員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必須追踪並處理中國對美國人和我們的公司的言論審查與恐嚇所造成的影響,這樣我們可以製定一個戰略,來保障這一自由基石並追究那些壓制和破壞它的人的責任。”
議案的另一位發起人科寧參議員說:“多年來,中國政府把政治審查當作武器,目的是恐嚇和壓制任何反對他們的人。”
他說,這項立法將敦促拜登總統採取關鍵步驟,“打擊中國猖獗和危險的審查制度”。
這項法案將要求拜登總統設立稱為“中國審查追踪和行動小組”(China Censorship Monitor and Action Group)的跨部門特別工作組,負責一項戰略的製定和執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應對中國對美國人和美國公司進行言論審查的後果。該工作組將撰寫年度報告並向國會做簡報。工作組的主席由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擔任,副主席來自國家經濟委員會,成員來自美國政府各部門的代表。
魯比奧參議員在一份聲明中說:“通過突顯北京對美國公民和企業採取的脅迫措施,這個跨部門的特別工作組將讓人們看清中國威權主義長臂所觸及的範圍。”
此外,該法案還要求一個無黨派研究機構或聯邦資助的研究和發展中心起草一份報告,詳細說明中國政府的審查和恐嚇的主要趨勢、模式和方法及其對美國的影響。
魯比奧參議員在聲明中說,這些信息對於為美國產業和公司、美國政府和美國個人制定最佳實踐至關重要。
美國官員一直抱怨說,中國政府脅迫包括酒店、航空公司和好萊塢在內的美國公司和行業採取親北京的立場,壓製針對中國共產黨的反對立場。
議員們曾在2019年推出類似的議案但未能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