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首件平復司法不法,賴清德:轉型正義不分族群.促轉會:杜孝生廖麗川案,凸顯政治控制原住民手段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08/24

副總統賴清德(圖)24日親致決定書,平復杜孝生、廖麗川的司法不法;賴副總統說,這是平復司法不法,第一個原住民族案件,這代表了在那個當下「沒有一個族群倖免」,未來追求轉型正義,必然也要全台灣不分族群。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9年8月24日
副總統賴清德(圖)24日親致決定書,平復杜孝生、廖麗川的司法不法;賴副總統說,這是平復司法不法,第一個原住民族案件,這代表了在那個當下「沒有一個族群倖免」,未來追求轉型正義,必然也要全台灣不分族群。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9年8月24日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4日電)副總統賴清德今天親致決定書,平復杜孝生、廖麗川的司法不法;賴副總統說,這是平復司法不法,第一個原住民族案件,這代表了在那個當下,沒有一個族群倖免,未來追求轉型正義,必然也要全台灣不分族群,共同面對。

賴副總統今天出席促轉會主辦的「縫隙裡有光:促轉會平復杜孝生、廖麗川司法不法」記者會,並親致平復司法不法決定書給受難家屬。

1954年,阿里山鄒族領袖高一生的胞弟、時任吳鳳鄉衛生所所長的杜孝生,以及吳鳳鄉鄉公所森林幹事廖麗川兩人,因「高一生、湯守仁等叛亂及貪汙案」牽連,遭判侵占、圖利。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促轉會指出,與高一生等人不同的是,杜孝生和廖麗川的案件,因為罪名不屬於內亂、外患,過去向「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申請賠(補)償從未成功,也無從獲得平反,因而有 「白色恐怖的縫隙」之稱。

促轉會成立之後,杜孝生之子杜銘哲、廖麗川之子廖純慶向促轉會提出聲請,重新調查兩人父親的「貪汙」案;促轉會重新調查,認其所受有罪判決構成「司法不法」,依促轉條例第6條第3項第2款規定視為撤銷的刑事有罪判決案件中,首位具原住民身分者。

賴副總統今天在記者會上,對受難家屬說:「你們受委屈了」。

賴副總統認為,這案件具備幾個重要意義,首先,這是平復司法不法,第一個原住民族案件,這代表了在那個當下「沒有一個族群倖免」,未來追求轉型正義,必然也要全台灣不分族群,共同面對歷史事件,和解、修復、重建,大家一起來,讓下一代過著沒有恐懼的日子。

副總統賴清德(右1)24日上午出席「促轉會平復杜孝生、廖麗川司法不法」記者會,與受難者廖麗川之子廖純慶(左2)、受難者杜孝生之子杜銘哲(右2)握手致意。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9年8月24日
副總統賴清德(右1)24日上午出席「促轉會平復杜孝生、廖麗川司法不法」記者會,與受難者廖麗川之子廖純慶(左2)、受難者杜孝生之子杜銘哲(右2)握手致意。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09年8月24日

其次,賴副總統說,這是第一件非內亂外患罪的案子,促轉會站在事實真相的立場,追求轉型正義的目標,解決這案件,在促轉條例通過後,讓正義的光芒可以照到過去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條例沒有辦法照到的縫隙,讓受難者的冤屈洗刷,迎接清白。

賴副總統指出,第三個意義在於,這是原住民族轉型正義指標性的案件,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不是單指個案的追求真相、平復冤屈,原住民在那個時代同樣遭受當權者迫害,很多人犧牲生命、家人受波及,一輩子抬不起頭來,受人指指點點,這一定要讓社會大眾知道。

促轉會主委楊翠表示,此案的決定書不只勾勒案件本身,也勾勒威權統治時期,國家在山地、原鄉政治控制,以及原住民受到什麼樣的剝奪、壓制。

受難者家屬杜銘哲指出,這個案子可以走到這一步,是集合很多微弱的火光,他跟著這些火光一起努力,所得來的成果,他感謝全體台灣人民一起努力的成果。(編輯:謝佳珍)1090824


2020/08/24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台北24日電)促轉會今天說,平復杜孝生、廖麗川司法不法除了落實促轉條例正義,也凸顯威權統治時期政府藉政治案件控制原住民族群。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天舉行「縫隙裡有光:促轉會平復杜孝生、廖麗川司法不法」記者會暨座談會。主任委員楊翠表示,有鑑於此案對整個部落造成長期撕裂與汙名,促轉會除了平復司法不法,22日也在阿里山部落舉辦論壇,向頭目與耆老說明調查結果與過程,盼族人得以開始相互傾訴、修復關係。

1954年,阿里山鄒族領袖高一生的胞弟、時任吳鳳鄉衛生所所長杜孝生,以及吳鳳鄉鄉公所森林幹事廖麗川兩人,因「高一生、湯守仁等叛亂及貪汙案」牽連,遭判侵占、圖利。

促轉會成立後,杜孝生之子杜銘哲、廖麗川之子廖純慶向促轉會提出聲請,重新調查兩人父親的「貪汙」案;促轉會重新調查,認定杜孝生、廖麗川所受刑事有罪判決構成「司法不法」,依促轉條例第6條第3項第2款平復司法不法。

促轉會發布新聞稿指出,此案重點包括當事人的原住民身分、落實促轉條例正義、凸顯威權統治時期政府藉政治案件控制原住民族群。

杜銘哲說,杜孝生服刑假釋出獄後,與家人被迫遷徙、失去母體文化庇護,「在鄒族中完全被消失」。杜銘哲認為,平反讓父親得以重新在部落被看見。

廖麗川之子廖純義則說,廖麗川歷經2年8個月牢獄之災後,無法復職,被迫打零工度日,曾提到「受難者家屬是最可憐及無奈的」。

促轉會委員蔡志偉指出,本案有個指標性意義,即促轉會將台灣原住民歷經不同時期外來統治者支配的歷史事實納入審查考量,因此除了調閱檔案資料,也透過田野調查與訪談探究、建構戰後威權統治當局實施山地控制的全貌,包括強行置入鄉村里鄰行政階層,以遂行政治偵防目的。

促轉會委員陳雨凡則說,威權統治當局對杜孝生、廖麗川「貪汙」的追訴及審判,涉嚴重違反公平審判原則,包括當時應由普通法院審判,最後卻交由保安司令部進行,完全牴觸法律限縮軍事審判範圍的國家自我拘束要求。

促轉會表示,將持續本於還原歷史真相、促進社會和解及平復司法不法等任務,透過重新調查威權統治時期刑事有罪判決案件,釐清威權體制對原住民族的影響,並導正法治及人權教育,另外也將持續規劃各類社會對話。(編輯:林興盟)1090824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