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劉冠廷台北1日電)國民黨內評估2026年台北市議員選舉缺額多,除現任議員拚連任外,也希望被喻為「藍三代」、在政壇逐漸嶄露頭角的年輕人,例如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等人可以應戰,為議會注入新血、力拚世代交替。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上任後,不僅重視國民黨的年輕化工程,啟用多名年輕黨務主管,也讓年輕幹部參與黨的決策。
為鼓勵青年參政,朱立倫推動40歲以下首次參選縣市議員黨內初選,擁有100%民調加權的優勢,也因此2022年縣市議員選舉,包括柳采葳、楊植斗、詹為元等藍營青年都順利當選,為國民黨在台北市議會添生力軍。
布局2026年台北市議員選舉,國民黨評估,中正萬華區、中山大同區、松山信義區、南港內湖區,分別有吳沛憶、王世堅、徐巧芯、王鴻薇、李彥秀以議員成功轉戰立委,以及士林北投區陳政忠入獄服刑,松山信義區許家蓓過世,士林北投區陳重文已被判刑,國民黨依規定將不予提名,共有8個缺額。若中正萬華議員應曉薇一審有罪,國民黨不予提名,缺額就達9個。
被視為「藍二代」的國民黨現任議員柳采葳、鍾沛君、楊植斗、詹為元、耿葳、李柏毅等人,除持續拚連任外,在政壇逐漸展露頭角的「藍三代」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副發言人賴苡任、青年團副主任丁瑀、中央委員劉思吟等人,也被點名可以上場應戰。
楊智伃表示,素人從政需要更多努力與準備,會努力歷練與學習,繼續提升自身戰力、團隊戰力,會以黨的團結與利益為出發考量,若參選一定會全力以赴,不過,現階段先把黨擺第一、把戰力再提升,讓大家看見黨的改變,對她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曾投入松山信義區議員初選的前國民黨北市青工總會長滿志剛也有意再次挑戰,不過,他說,雖然黨給新人不少機會,但也應該多關心長期在地方經營的黨內同志,若只是給新人民調加權,恐無法留住人才。
前國民黨青年團長田方倫2026年也有意捲土重來投入初選,雖然失去新人民調加權優勢,但他說,這幾年先後擔任台北市長蔣萬安競選團隊副發言人、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服務處主任,保持基層服務溫度,等待機會再出發。(編輯:謝佳珍、蘇龍麒)1140201
備戰2026 民進黨多管道儲備青年人才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日電)2024年總統大選後,民進黨檢討青年選票的流失,著手強化青年議題,從各縣市青年培力、各部門青年營、國際部推動青年國際交流,面對2026地方選舉也積極儲備人才。
因長期執政加上民眾黨成立,民進黨在青年選票的優勢逐漸消失,2024年總統大選,「小草選票」大量流向民眾黨。
民進黨在總統大選後檢討青年選票的流失,2024年選後,從3月北中南3場「黨務革新青年論壇」,4月舉辦「投資未來世代青年論壇」,聚焦對話年輕人關注的社會議題。
民進黨中央黨部年度預算編列時,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也拍板「青年議題主流化」主軸。民進黨除了各縣市的挺台灣青年營隊、一年一度的「國務青旗艦營」,包括民主學院、婦女部、國際部、客家部、原住民部、新住民事務部等都舉辦青年活動,爭取年輕人支持。
民進黨副秘書長何博文受訪時指出,賴清德非常重視青年,參加青年營等活動的年輕人,大多數對政治抱有熱情、認同民進黨價值理念,未來不管是投入基層選舉、擔任幕僚、網路編輯、活動企畫,都是人才儲備並增加黨內取才管道。
何博文說,新住民事務部先前舉辦「民主超新星-新二代國會計畫」,讓新住民的二代到國會實習,這群年輕人表現非常亮眼,也有人表達對參與公共事務的興趣,但可惜的是,他們年紀還沒到可以參政的23歲門檻。
何博文說,民進黨會持續鼓勵有心投入政治,不管是參與地方議員選舉或幕僚工作的年輕人,並提供訓練管道。
此外,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相當重視社群媒體經營、影音直播等新媒體運用,民進黨大量找來新人、新面孔上節目。例如,民進黨去年開始的新型態政治行腳節目「趣台灣」,就由正妹黨工游本明、邱庭庭走訪各地。因此,也有黨內人士認為,這些新面孔,也不乏可以從中尋找投入2026基層選舉的活棋。(編輯:謝佳珍、林克倫)11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