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香港26日綜合外電報導)在美國紐約上市的中國「好未來教育集團」今天表示,為舒緩家庭經濟壓力,北京當局嚴禁以營利為導向的課後輔導,恐將重挫好未來的營運與獲利。
路透社報導,23日傳出中國擬嚴格控管校外培訓機構(類似補習班)的消息,重創規模高達12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3668億元)的好未來教育集團(TAL Education Group),並引發中概教育股的股票被拋售,包括好未來與「高途科技教育公司」(Gaotu Techedu)都慘遭波及,紐約上市的TAL股價更重挫71%。
根據官方的文件,新版的管理規範明訂,所有校外提供課後輔導的營業機構,都必須登記為非營利組織,並且不再核發新的營業執照。
好未來教育集團發表聲明說,預料新制對於公司的課後輔導業務將造成嚴重衝擊,並且對「集團的營運和前景」產生不利影響。
當前中國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益增,導致出生率下滑,北京當局整頓以營利為導向的補教業,可視為舒緩學童課業壓力與雙親經濟負擔的手段之一。(譯者:曹宇帆)1100726
中國教育減負新政衝擊波,培訓機構股價暴跌千億投資被困
2021-07-25 BBC
中國教育培訓行業迎來「黑色星期五」,路透社當天(7月23日)援引三位消息人士稱,中國發文要求,嚴禁教培機構「資本化」運作,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等措施。
有金融人士稱新規對教育培訓行業的打擊「一步到位」,讓「這個賽道在資本層面基本上廢了」。
在中國海外上市的教育類股票應聲而跌。23日,新東方在港交所的股價一度「腰斬」,在美股收盤跌幅54.22%,高途跌幅達63.26%,好未來跌幅更是超過70%。
一天之後,中國官方於7月24日晚公布文件,徹底坐實了傳言。
培訓機構上市禁令
這份名為《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措辭嚴厲、政策嚴苛,超過市場預期。
比如,「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
比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外資不得通過兼併收購……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再比如,「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逐步大大壓減,解決過多過濫問題;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嚴重問題的機構。」
文件中稱,上述政策的目的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並將其概括為「雙減負政策」。這一工作還將被列入地方政府重點任務。
「這個賽道基本上廢了」
「沒想到(監管政策)這麼不含糊,一刀切了。只有個別公募減持比較早,」一位在上海從事互聯網企業風投人士向BBC中文表示,「所有條款都不看,僅僅看一條『一律不得融資上市』,這個賽道基本上是廢了。」
「而且這些企業無論上沒上市,都多輪融資,很多投資人通過上市變現退出的路已被堵死,大量風投資金都被困住了。」
《21世紀商業評論》援引多鯨資本合伙人葛文偉估計,大約有20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因此被迫沉澱在教培行業裏,暫時出不去了。
而已經在美國、香港上市的好未來、新東方、高途等培訓機構,除了正在經歷的股價「跳水」,也面臨合規經營的壓力,需要深度調整業務構成,甚至面臨是否要退市的問題。
對於未來,中國教培行業的深度調整才剛剛開始,「雙減負政策」要求現存教培企業都登記為非營利性企業,並對培訓的時間、時長、範圍、學費等都進行了非常嚴格的限制,培訓企業的經營空間由此被極大壓縮。
花旗報告指出,「我們認為最大的負面意外來自周末和假期補習的禁令、所有機構都變成非營利組織(不能自由調整學費、分配股息或自由併購)和資本市場禁令。」
有中國國資背景的投行中金公司在一份研報中表示,「此次教培行業的規範管理嚴格程度史無前例」。
上述金融人士認為,這一次監管力度遠超市場預期,疊加中美關係惡化、瑞幸造假、滴滴下架等事件,對於境外資本而言,中國互聯網企業不確定性日益增加,或許會影響這些企業的整體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