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蔣日記案 二審仍判總統任內文物屬國史館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2/7/12

國史館對兩蔣日記等文物歸屬權提民事訴訟,一審判兩蔣總統任內文物,屬國有由國史館管理。蔣家後人蔣友梅不服提上訴,二審12日駁回上訴。圖為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展出的蔣經國日記。(中央社檔案照片)
國史館對兩蔣日記等文物歸屬權提民事訴訟,一審判兩蔣總統任內文物,屬國有由國史館管理。蔣家後人蔣友梅不服提上訴,二審12日駁回上訴。圖為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展出的蔣經國日記。(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劉世怡台北12日電)國史館對兩蔣日記等文物歸屬權提民事訴訟,一審判兩蔣總統任內文物,屬國有由國史館管理,其他部分歸蔣家繼承人共有。繼承人蔣友梅不服提起上訴,二審今天駁回上訴,可上訴。

判決指出,前總統蔣中正於民國51年間開始,逐年交付自6年起至61年間所製作的日記及其他總統府文件與史料給兒子、前總統蔣經國保管。蔣經國再將這些文物連同自己於27年至68年所製作的日記轉交給兒子蔣孝勇保管,蔣孝勇將兩蔣文物掃描成微縮膠卷後,全數交給妻子蔣方智怡保管、處理。

國史館指出,蔣方智怡於93年8月、94年1月間先後與美國史丹佛大學簽訂保管契約,委託保管兩蔣文物及膠卷50年,並於102年間與國史館簽立合作及權利轉讓協議書,約定將兩蔣文物所有權及保管權利義務轉讓給國史館。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此外,蔣家後人蔣蔡惠媚、蔣友松、蔣友蘭、蔣方智怡、蔣友柏、蔣友常、蔣友青也同時與國史館簽訂捐贈契約書,同意將兩蔣文物捐贈並交予國史館管理。

國史館表示,兩蔣在總統任職期間文物部分,依「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規定,屬於國有財產,應交由國史館統一管理。非總統任職期間文物部分,根據捐贈簽約,國史館已取得所有權,為中華民國所有,並應由國史館管理。

蔣家後人蔣友梅等被告主張,相關膠捲並未能證明已由蔣方智怡取得所有權。另兩蔣日記等文物應為蔣中正或蔣經國的繼承人所共有,蔣方智怡並無權處分兩蔣文物。

國史館原本對多名蔣家後人提告,一審台北地方法院於109年6月宣判時,被告僅蔣友梅、蔣孝嚴、蔣蕙蘭、蔣蕙筠、蔣萬安、陳忠人、丘如雪等7人。

一審法院審理後,認為兩蔣文物微縮膠卷曾為蔣方智怡所有,並將所有權移轉為國有,應由國史館管理。兩蔣任職總統期間之文物,依據文物管理條例規定應屬國有,而應由國史館管理。

不過,兩蔣非總統任期期間文物部分,北院認為,蔣中正的繼承人並非僅有蔣經國,蔣經國的繼承人亦非僅有蔣孝勇,蔣方智怡未取得單獨所有權,國史館也未因協議書取得所有權,這些文物並非國有,判決駁回。

蔣友梅不服兩蔣總統任內文物,屬國有由國史館管理,提起上訴;蔣萬安等人未提上訴已確定。

二審台灣高等法院審理後,今天認定,舉凡總統、副總統於任職期間因從事公務活動所生物件,或個人信函、筆記及家書等私人活動所生文物均屬於國家史料,應立法規範由國家取得文物所有權以便管理保存,且經明文回溯適用於已卸任之總統、副總統,以維確保國家史料完整性的立法目的。

二審指出,兩蔣文物標題多有明確記載「總統批閱文件」、「總統手令影本」、「蔣公日記抄本」或「總統致美國詹森總統函件」等文字,並合併入冊保管存放,這些文物應屬兩蔣總統任職期間從事各項活動所生之物,即符合文物管理條例所指文物,應為國有,且由國史館管理。因此駁回蔣友梅上訴,蔣友梅還可上訴。(編輯:李亨山)1110712

1971年5月7日,蔣經國提及開始注意到台灣「外省人」與「本省人」的緊張與衝突,如果沒有積極行動、妥善處理,現實的政治下「老百姓還是要反對政府的」。(中央社檔案照片)
1971年5月7日,蔣經國提及開始注意到台灣「外省人」與「本省人」的緊張與衝突,如果沒有積極行動、妥善處理,現實的政治下「老百姓還是要反對政府的」。(中央社檔案照片)
1971年10月1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前幾週,蔣經國寫下對政治、經濟與軍事改革的觀點,「新科技才能生存」。(中央社檔案照片)
1971年10月1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前幾週,蔣經國寫下對政治、經濟與軍事改革的觀點,「新科技才能生存」。(中央社檔案照片)
1978年12月16日凌晨、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前夕,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急事求見,蔣經國寫道「果不出所料」,並表達他「內心憤恨痛苦」,「身負重責祇好以理性處理…以先安人心」。(中央社檔案照片)
1978年12月16日凌晨、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前夕,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急事求見,蔣經國寫道「果不出所料」,並表達他「內心憤恨痛苦」,「身負重責祇好以理性處理…以先安人心」。(中央社檔案照片)

兩蔣日記記錄決策心路歷程 極具學術研究價值

2022/7/12

(中央社記者王承中台北12日電)兩蔣日記所有權爭議未解,國民黨黨史館主任林家興表示,人類史上少有國家領導人寫作如此長時間的日記,且還橫跨兩代,兩蔣日記記錄諸多歷史事件經過及領導者決策思考的心路歷程,對於瞭解20世紀中國是非常珍貴的史料。

國史館對兩蔣日記等文物歸屬權提民事訴訟,一審判兩蔣總統任內文物,屬國有由國史館管理,其他部分歸蔣家繼承人共有。繼承人蔣友梅不服提起上訴,二審今天駁回上訴,可上訴。

前總統蔣介石及蔣經國的日記目前暫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分別於2006年、2020年先後開放,供人閱覽。由於蔣介石、蔣經國曾先後長期領導中華民國,由其本人撰寫的日記,被學界認為是研究現代中國最重要的學術史料之一。

其中蔣介石日記從1917年起至1972年,內容橫跨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撤退來台,而蔣經國日記則從1937年5月開始記錄、寫到了1979年12月,內容從蔣經國由蘇聯返回中國開始,寫到來台之後的經歷。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林家興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兩蔣日記無論是長度、廣度或是深度,對於瞭解20世紀中國的政治決策、政府運作、軍事戰略、外交關係、社會風貌等等層面都很有幫助,是非常珍貴的史料。

林家興指出,人類歷史上少有國家領導人寫作橫跨如此長時間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日記,並且還橫跨兩代,對於諸多歷史事件的經過有親身記錄甚至決策思考的心路歷程,是極有價值的一手史料。

他表示,歷史學界甚至曾流傳「一頁日記就能養活一群研究生」,兩蔣日記對於重新探究中國近代史、東亞近代史甚至二次大戰當中諸多懸而未決的歷史公案都有很大幫助,希望未來兩蔣日記能持續開放,能讓全世界學術界受益,也能讓下一代的民眾知道中華民國立國的歷程。(編輯:林興盟)1110712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