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發制人打擊兩伊核計畫,以色列行動有例可循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11/28

(中央社德黑蘭28日綜合外電報導)伊朗核子科學家法克里薩德(Mohsen Fakhrizadeh)昨天遭狙殺身亡,德黑蘭當局直指以色列是幕後黑手。根據歷史資料,以色列先發制人打擊伊朗和伊拉克的核計畫有例可循。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先前報導,以色列曾屢次鎖定中東地區核子設施,以防其他區域大國發展核武,相關行動有例可循。

以色列1981年曾轟炸伊拉克奧西瑞克(Osirak)核反應爐,2007年轟炸敘利亞艾其巴(Al-Kibar)核子設施。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09年,美國使用電腦病毒Stuxnet對伊朗核子離心機發動網路攻擊,據傳以色列協助測試這種病毒。

今年7月左右,伊朗的敏感設施發生一連串不尋常爆炸,包括納坦茲(Natanz)核濃縮廠、工廠和天然氣管線。

許多分析家及外交官懷疑,是以色列、美國或其他外部勢力進行破壞。在上述的不尋常爆炸事件中,據信至少有兩起發生在伊朗的飛彈及核子計畫相關地點。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當時引述一名「中東地區情報官員」指稱,以色列在納坦茲核子設施的建築放置一顆炸彈。伊朗在這棟建築內恢復了先進離心機的作業。

以色列時報(The Times of Israel)當時報導,這名中東情報官員可能是以國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 )首長柯恩(Yossi Cohen)。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