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對台灣不是一場危機,而是個經驗教訓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2.03.22 自由亞洲電台

自從俄羅斯上個月入侵烏克蘭後,“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的說法就在網上刷屏。不少人擔心,如果西方對俄羅斯的反制行動不夠有力,可能會助長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膽量。但近期隨團訪臺的一位美方專家週二表示,臺灣當局認爲俄烏戰爭對他們來說不是一場危機,而是個經驗教訓。

蔡英文:臺灣雖不是烏克蘭 卻有同感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首日,臺灣總統蔡英文就命令其武裝部隊和安全人員加大監視力度、提升防禦能力,試圖安撫本地民衆。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早在年初俄軍在烏克蘭邊境集結時,蔡英文就曾在宣佈成立一個研究烏克蘭緊張局勢的工作組時說,臺灣長期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與恫嚇,他們對於烏克蘭的處境感同身受。不過,她也強調,臺灣和烏克蘭在地緣政治、經濟和地理條件等方面有着根本差異。

本月初,美國總統拜登派出了一個由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chael Mullen)率領的跨黨派代表團訪臺,以展現美方對臺灣的支持,而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高級副所長、自由亞洲電臺董事會成員葛林(Michael Green)是代表團成員之一。

此前曾任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葛林周二在國際戰略研究中心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說,蔡英文政府顯然沒有被這場戰爭所震懾。

“在我看來,蔡英文政府對於烏克蘭局勢對臺灣可能造成的影響有一種緊迫感,但他們沒有慌亂,也沒有處在危機中,並不認爲中國會立即攻打臺灣。”

中國試圖撇清關係 官媒卻開打“信息戰”

雖然北京當局近期頻繁出動戰機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但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中方即將對臺灣發起進攻。不過,仍有一些臺灣觀察人士擔心,如果西方對俄羅斯的懲罰措施不夠嚴厲,這可能會促使中國政府對臺灣施加更大的壓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官員顯然不願看到外界把臺灣和烏克蘭扯在一起。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近期在全國人大的一場記者會上說,臺灣問題和烏克蘭問題有着本質區別,沒有任何可比性,因爲前者是中國內政,後者則是俄烏兩國間的爭端。他還將臺海局勢緊張歸咎於臺灣當局企圖改變兩岸現狀,以及一些美國勢力縱容鼓動“臺獨”勢力發展。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雖然中國政府希望撇清烏克蘭和臺灣的關係,其官媒卻發動了一場與之相關的信息戰。

“他們想傳達的一致信息就是,美國並沒有向烏克蘭派遣軍隊,因此他們不但不會協防颱灣,反而會拋棄臺灣。”

中國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上週在一場記者會上就此表示,中方願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容忍“臺獨”分裂活動,如果民進黨當局一味“抗中”,只會把臺灣推向深淵。臺灣陸委會隨即表示,多家中國官媒在記者會上詢問俄烏戰事和對臺看法,是在操作“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等說法,企圖擾亂臺灣民心。

臺海戰爭不一定是場入侵?

事實上,中國民間看上去的確有些人受到這場戰爭的鼓動。過去一個月來,警告臺灣不要挾洋自重、讚賞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魄力、批評烏克蘭成爲西方“棋子”等言論甚囂塵上。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近日發文說,“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不是沒有可能的,如果國際“反華勢力”和“臺獨”分裂勢力越過兩岸同屬一中的底線,必將遭到大陸武力手段的“毀滅性打擊”。

臺灣民意基金會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夕發佈的一份民調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爲中國不會在俄烏開戰後趁亂攻臺,而臺灣藍綠陣營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罕見共識。

不過,美國中央情報局前東亞資深情報官柯佛(John Culver)指出,臺海戰爭並不一定意味着入侵,但臺灣可能同樣會損失慘重。

“如果中國要對臺灣宣戰,卻並不認爲入侵是可行的,或是不確定美軍或盟軍的介入程度,他們仍然可以採取一些軍事行動,比如封鎖臺灣,而美軍對此並沒有應對方案。”

臺灣國防部去年底發佈報告說,中國軍隊已經有能力對臺灣的重要機場、港口和對外航道實施聯合局部封鎖,從而對臺灣構成嚴重的軍事威脅。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家傲華盛頓報導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