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老人住宅,長者:盼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3/1/28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年近8旬的林伯伯家住台北市,原本與兒子同住,家人感情和樂,但他仍然申請入住老人住宅,至今已超過1年。林伯伯表示,辛苦一輩子,只希望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才選擇老人住宅。

林伯伯自老伴6年前過世後,曾住過台北市文山區、新北市新店區、基隆市暖暖區的老人公寓,去年住進台北市公辦民營的中山老人住宅。

他表示,老伴還在的時候,2個人可以互相照顧,後來只剩下他一個人,兒子、媳婦白天又要上班,獨自在家暗藏隱憂。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林伯伯說,4年多前他在家裡突然感覺天旋地轉,無法站立,還好兒子剛好提早回家,及時將他送醫,原來是腦出血,經過醫生診治後康復,不過,這件事讓他警覺到,獨自在家的風險。

另外,同住的二兒子當時新婚不久,林伯伯希望自己與兒子夫婦都有各自的空間,才想要搬出來住。

林伯伯指出,他住過幾家老人住宅,入住條件都是要有自理能力,不需特別照護,老人住宅24小時都有護理人員可供諮詢,房間內有按鈴或拉繩,一有不對勁,馬上尋求協助。

他表示,和家人同住期間,曾經覺得身體不適,但兒子、媳婦都在上班,他只好自己辛苦的走樓梯下樓,再到巷口搭計程車去醫院;而他住老宅期間發生類似狀況,老宅除了幫他打119,還派員陪同他到醫院,等到兒子接手後才離去。

林伯伯說,住在老人住宅比住在家裡有安全感,而且為家庭打拚一輩子,在這裡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可以看看書、看電影,雖然還是會擔心晚輩工作、課業,但「眼不見為淨」,能多一點的時間留給自己,況且三餐有人打理,自己不用費心。

提到住老宅的缺點,林伯伯認為沒有家人的陪伴還是會寂寞,雖然老人住宅有很多年紀相仿的住友,老宅也會舉辦很多課程與活動,終究比不上家人的親情,所幸家人常常來電聊天,偶爾也會回家「渡假」。

住過幾處老人住宅,林伯伯表示,除了機構的照顧、服務,附近有市場、公園,讓他能夠出來買菜、運動也很重要,離家、市區不要太遠,如此他方便就醫、回家,晚輩也方便過來拜訪他,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中山老人住宅。(編輯:李亨山)1120128

營造舒適環境 中山老人住宅:讓長輩有家的感覺

2023/1/28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台北市超過65歲人口去年(111年)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門檻,不少高齡者選擇到老人住宅居住,比較有伴且能受到照顧。中山老人住宅表示,希望營造舒適環境,讓長輩有家的感覺。

居住在老人住宅的林伯伯一早起床,吃完早餐後從3樓搭電梯下樓,先與社工及住友們打招呼、話家常,隨後散步到附近的松江市場買菜,順便運動;下午參加中山老宅開辦的課程,晚上在自己房間用平板電腦看劇,度過悠閒而充實的一天。

在台北有房子、有子女同住的林伯伯,為了有自己的空間及時間,選擇到老人住宅居住,他的住友有的因為家人都在國外,獨自在台居住,還有夫妻一起來住的。

台北市政府目前委外經營4處老人公寓或老人住宅,包括大龍老人住宅、朱崙老人公寓、中山老人住宅及陽明老人公寓。位於中山區的中山老人住宅成立於民國99年,1樓是老人服務中心及失智社區服務據點,2樓是日照服務中心,3至6樓是老人住宅。

中山老人住宅主任賴子鈺指出,有半數長輩選擇到老宅居住,是希望跟原本同住的晚輩有「距離美」,部分長輩原本獨居,到老人住宅一方面有其他高齡者同住,比較有伴,另一方面是這裡有專業人士照顧,居住比較安心。

目前中山老人住宅以設籍台北市,年滿65歲,未患有失智症,且巴氏量表評估達90分以上,能自理生活者才能入住,配偶可申請同住,但長者離所或離世時,同住的配偶須年滿60歲才能續住。

排隊等候入住的高齡者踴躍,中山老人住宅督導陳淑鈴表示,老宅房間有限,但排隊等候人數,單人房有387人,雙人房有34組,除了上述的條件,她也會觀察長輩跟家屬的態度,要到老宅居住,等於進入小型社會,長輩胸襟要放寬一點,家屬也不能將長輩送到這裡後就置身事外。

老人住宅分布在建築的3至6樓,設備包括視聽室、健身房、運動室等一應俱全。賴子鈺說,中山老人住宅在公共空間營造「家」的感覺,每層樓休憩空間除了放置沙發,還有溫馨的布置,盡量去機構化。

她表示,老宅有督導、2名社工、5名照護員盡心服務,傾聽長輩的心聲,真正能走入他們的心裡面,找到真正的需求。社工定期依照長輩的需求規劃活動,例如去年發現長輩們下肢肌耐力比較弱,邀請長輩做運動,疫情嚴重時,督導也會開設護理課程讓長輩參加。

陳淑鈴表示,中山老人住宅每個月都會規劃課程讓長輩參與,年節邀請表演團體演出,長輩參與率高,即使疫情嚴峻時,也安排到每一層樓進行快閃活動,讓他們參與。

90多歲的高伯伯日治時期就在這一帶工作,退休後因子女在國外,又發現熟悉的地方已變成老人住宅,便申請入住,10幾年來積極參與課程、創作藝術品,還成為老宅的接待天使,為來訪的客人及新入住的高齡者介紹環境,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

高伯伯過世後,社工們將他滿屋子的藝術作品布置在老人住宅各處,讓大家一看到就能想起這位熱情又溫暖的老朋友。

中山老人住宅的社工、照護員傾聽長輩的心聲,處理長輩的問題,長輩也會告知自己身體及家人的狀況,互動良好,就像一家人互相信賴、互相依靠。林伯伯說「這就是家的感覺」。(編輯:李亨山)1120128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