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一半設備來自美國!專家:美禁令恐掐斷生路,重創中國半導體自己自足目標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09-27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決定制裁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中芯可能將無法取得製造其產品所需的美國軟體和晶片生產設備。外媒報導,有專家指出,中芯國際高達一半的設備來自美國供應商,如果美國的合作夥伴不能為中芯國際提供服務和升級製造設備,中芯國際恐難以繼續經營下去。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的工廠生產世界上大量的手機、電腦和網際網路設備,但是這些設備的矽晶圓材料大都是進口而來,去年中國進口了超過3000億美元的電腦晶片,進口額比原油還要多,所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投入了大量資源,欲使中國在半導體和其他先進技術方面能更加自力更生。

然而,報導指出,獲得中國政府支持的中芯國際,儘管是中國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商,其製造工藝水平仍落後三星、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大廠數年,這意味著中芯國際無法生產能最好地支持最新、最苛刻應用的複雜晶片。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報導指出,即使是生產較低階的晶片,中芯國際也依賴美國公司的軟體和機器設備。投行Jefferies的分析師估計,目前中芯國際高達一半的設備來自美國供應商,如果這些美國合作夥伴不能為中芯國際提供服務和升級製造設備,中芯國際恐難以繼續經營下去。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今年對華為的限制措施,已對中芯國際的業務造成打擊,最近幾個月,美國商務部削弱了華為在世界任何地方採購晶片的能力,包括中芯國際。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師估計,去年華為佔中芯國際營收將近5分之1。

美國開鍘中芯國際 重創中國半導體自己自足目標

2020/09/27 自由時報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分析師表示,美國商業部以中國晶圓大廠中芯國際(SMIC)的晶片可能被中國軍方所用為由,對該公司祭出出口管制,美國企業若要向該公司供貨,必須先申請許可,此舉將重創中國意在半導體產業自己自足的目標。

 台灣經濟研究院分析師劉佩真表示:「美國將中芯國際納入貿易黑名單,將對中國想發展自家半導體產業造成重擊,美國正在執行一項封鎖中國主要公司的策略,以迫使他們關閉先進製程。」

 資訊公司Intralink電子和嵌入軟件體部門主管蘭達爾(Stewart Randall)表示:「此舉將限制中芯國際任何短、中期的產能擴張計畫,若無美國供應商的支持,意味了該公司必須用既有設備生產,一旦既有設備出狀況,就會產生問題。」

 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預測,目前中芯國際一半的設備來自美國供應商,若這些美國供應商不能再為中芯國既提供服務和升級製造設備,中芯國際恐難以經營下去。

 根據路透九月初的報導,中芯國際與中國軍方的關係一直遭到美國政府檢視。但中芯國際週日發布聲明否認與中國軍方有任何關係,該公司發言人指出,中芯國際並未為任何軍方終端用戶生產產品,並強調尚未從任何官方管道收到美國限制的訊息。

 美國對中芯國際祭出出口管制,正值美中由貿易戰轉為科技戰,雙方關係跌至數十年來最低點之際。美國先前已對華為祭出出口管制,禁止全球採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的半導體公司向華為供貨。對華為的禁令已促使中國政府加強發展國內半導體產業,但中國在關鍵技術和製程上仍落後美國、台灣和南韓等國。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今年8月在南京舉行的世界半導體大會上坦承,今年中國晶片進口金額預估將連續第3年保持在3000億美元以上。

 根據統計,2019年中國晶片進口金額達3040億美元,遠超過排名第2的原油進口金額,2018年晶片進口金額則為3120億美元。因此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年來投入大量資源,希望中國在半導體產業達成自己自足目標。

 劉佩真表示,今年中芯國際的大部分營收來自於65奈米以上製程,今年第1季先進的28奈米和14奈米製成營收分別僅占6.5%和1.3%。

 以賽亞研究(Isaiah Research)執行長曾盟斌表示,中芯國際的28奈米製程擴張計畫可能因此放緩,預計2021年生產的10奈米製程也將延後,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