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找到武漢肺炎快篩關鍵 15分鐘可完成,加速問世要配套

敬請支持‧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2020/03/08

中央研究院8日表示,已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未來可比照流感快篩,15至20分鐘內完成。(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中央研究院8日表示,已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未來可比照流感快篩,15至20分鐘內完成。(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8日電)中央研究院今天表示,已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接下來將與數家廠商談合作生產,未來可比照流感快篩,15至20分鐘內完成,有效提升採檢量能。

目前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是以核酸檢驗方式進行,平均約4小時且需特殊儀器。中研院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檢測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防疫資訊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表示,快篩的關鍵在於其抗體試劑需能準確辨識新冠病毒。他率領研究團隊在短短19天內,針對7種人類冠狀病毒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抗原,製造出第一批46株毫克等級產量的單株抗體(IgG)。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其中有一株抗體有極佳的單一辨識性,只對新冠病毒有反應,並不會與SARS、MERS病毒或其他導致一般感冒的冠狀病毒有交叉反應,可於快篩時有效判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楊安綏指出,實驗室開發完成合成抗體庫技術平台,其優勢核心技術在於已獲專利的合成抗體庫群。抗體庫的使用及保存均以大腸桿菌系統操作,不須動物設施,因此時間、耗材及環境成本極低,再加上以人工智能計算機設計,可快速提供大量新穎且具有獨特性針對抗原的對應辨識抗體,這些抗體是提供防疫方案的創新基礎。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此次的成果是由於中研院各團隊已於2月初便開始通力合作,快速合成新冠病毒核蛋白抗原,楊安綏團隊運用數十年來累積的技術,日以繼夜進行抗體合成及篩選,才有此項重要成就。

廖俊智強調,防疫是與時間賽跑,除了院內各研究團隊共同合作,中研院並建立國內學研單位「COVID-19合作平台」,本次成果也將會與平台共享,加速研發新冠肺炎快速篩檢工具、藥物與疫苗,合作抗疫。

廖俊智說,楊安綏實驗室10多年來深耕基礎研究,重視醫學具體成果,團隊去年也曾針對非洲豬瘟研發免疫抗原檢測裝置,「此次比預期快2個月達成目標,相當令人振奮。」

研究團隊在經濟部安排下,將與數家廠商商談生產快篩檢測的原型產品。若一切順利,希望廠商能在3到4個月內通過衛福部驗證並量產,加快病人檢體的驗證,以便大規模臨床應用。

未來檢測方式將可比照流感快篩,15至20分鐘內,就能篩檢出陽性與否。相較於目前核酸檢測至少花上4小時,將有效提升採檢量能,加快篩檢時間,為疫情變化做準備。(編輯:管中維)1090308

武漢肺炎可望15分鐘快篩 加速問世要配套

2020/03/08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8日電)中研院今天公布武漢肺炎快篩試劑研發有成,國衛院預估4月下旬也有試測雛型,都是從鼻腔咽喉採驗15至20分鐘便知結果,研究人員建議政策變通,以及篩檢場所和人員保護,讓篩試劑安全好用又能及早問市。

國際間紛紛開發武漢肺炎快篩試劑,台灣也不落人後,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根據病毒抗原與特定抗體結合的原理,找到能辨識新冠病毒核蛋白抗原的單株抗體,可供開發快篩試劑;國家衛生研究院也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取得病毒,也在開發快篩試劑。

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余忠銘告訴中央社記者,接下來要視廠商研發進度,再經過衛生福利部疾管署測試準確率及食藥署審查,才能正式讓武漢肺炎快篩試劑量產上市,所要花費的時間,中研院無法掌握。

余忠銘指出,因為武漢肺炎與流感相同,都是呼吸道疾病,檢測方式將可比照流感快篩,以棉花棒置入口鼻、喉頭處採取樣本檢驗,15至20分鐘內,就能篩檢出是否為陽性;當然也可以用抽血的方式,但比較具侵入性,畢竟部分民眾較為反感。

余忠銘說,之前實驗室大多都是研究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的第一或第二類的醫材,這算是第一次研發出第三類體外檢測醫療器材,因此要求會比較高;且第三類的醫材一來危險性高,也有檢體取得等問題,要進行研究有很大的困難。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廖經倫告訴中央社記者,國衛院依照進度在開發武漢肺炎快篩試劑,目前才剛拿到新冠病毒沒多久,培養需要時間,不能揠苗助長;比較保守的估計,希望4月下旬能有試劑雛型,並有廠商接手研發。

廖經倫強調,因為台灣防疫做得太好,若真的各家都研究出試劑,實際能測試的檢體並不多,因此也正在考慮建議食藥署、疾管署認同的變通方式,測試試劑效果,這些都是動態發展中。

至於是否能在診所裡檢驗,廖經倫認為,將棉花棒伸入口鼻或喉嚨,就有可能造成流鼻水或打噴嚏飛沫,若剛好檢測到的就是陽性個案,在診所的醫護人員、陪病人士,可能就暴露在保護不足的情況下。

廖經倫指出,一般診所可能不會有負壓實驗室能讓病患在其中口沫不會四散;且診所裡做完檢驗,若呈陽性通報疾管署後,診所是否需要關閉14天,實務上是否真的有診所有意願執行檢驗會是另一個問題。

廖經倫說,現在的篩檢就是為了搶時間,但武漢肺炎與流感不同,流感已經有疫苗,且就算感染也沒那麼嚴重;市場機制也已經習慣診所內能檢驗流感,診所醫師執行快篩的意願相對較高。

他也建議,應該效仿韓國篩檢站的方式,讓民眾待在車上,由穿著防護衣的醫護人員進行檢驗,再依結果陽性、陰性分流,呈陽性的患者就直接進入隔離,這樣的做法可以保護醫護人員與其他民眾。(編輯:陳清芳)1090308

本報24/7隨時更新 歡迎定閱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