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星期二(6月18日)清晨,一艘解放軍094型戰略核潛艇罕見被台灣漁民拍攝到在台灣海峽水面浮航,引發台灣各界熱議。對此,部分軍事專家分析,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正在菲律賓海舉行聯合演習,該潛艇恐為了避免聲紋遭偵獲,才會取道台灣海峽航行。
根據台媒《自由時報》星期二(6月18日)報道,當日清晨5時許,一名澎湖漁民在台灣海峽中線附近作業時目擊並拍攝到這艘碩大的解放軍潛艇浮出水面,並在隨後趕到的解放軍水面艦艇伴隨下離去。
目擊漁民紀錄顯示,該潛艦浮航位置在北緯24度00分、東經118度22分,約在台灣海峽中線以西,水深45公尺的海域。
台灣國防部證實掌握中國潛艇行蹤
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當天上午在立法院也證實此事,並表示台灣軍方利用相關情監偵手段,已有所掌握,但基於安全因素,他拒絕進一步透露其他細節。
對此浮航的解放軍潛艇,在台北的前台灣海軍新江艦艦長呂禮詩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從漁民拍攝的照片判斷,該潛艇帆罩後方有巨大的“龜背”結構,應為解放軍094型彈道飛彈核潛艦。
他說,若澎湖漁民所標示的座標正確,該潛艦當時位於海峽中線西側24.7浬處,距離中國領海基線約11.98浬,也就是在中國的12浬領海內。
呂禮詩分析,依解放軍的作業慣例,該潛艇可能從海南三亞亞龍灣的潛艇基地出發,要航向青島海軍基地,與北部戰區的海軍展開聯合操演;也可能是要返回渤海造船廠進行定期保養或是入塢級的維修。
呂禮詩:中國潛艇浮航台海是為避免聲紋外洩
至於該潛艇為何取道狹窄的台灣海峽而非台灣東部海域,呂禮詩認為,公開信息顯示,美軍兩年一度的“勇敢之盾(Valiant Shield)”軍演正在南中國海及菲律賓海舉行,若潛艇行經週邊海域,勢必遭美、日龐大的海、空及潛艇聯合追獵和偵搜。
呂禮詩說:「如果它走台灣東部海面,有可能就會遇到(美日機艦),會被(外軍)偵獲,它的聲紋資料就會被測錄,(成為)未來美國、日本及其他盟軍對於(這艘)潛艦作分析的一個有利工具
。軍聲納偵獲並側錄,形同人類留下可供辨識的指紋,因此,潛水艇聲紋始終是各國海軍的機密。
呂禮詩說,這也解釋為何潛艇選擇浮航於台灣海峽,因為台海水淺不利於潛艇隱匿行踪,若採海面航行,反可利用水面噪音、掩護推進器的聲紋,避免遭到台灣海軍的側錄。
呂禮詩說:“台灣海峽(的)水非常淺,這一種11,000噸的飛彈核潛艇最多只能在潛望鏡深度航行,非常容易被我們(台灣)的巡洋艦或驅逐艦給偵獲。”
胡逸山:潛艦高調亮相對台施壓恐成「新常態」
但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胡逸山認為,中共軍機、軍艦擾台不斷,尤其在台灣週邊水域「站崗」已成常態下,該核潛艇毫不避諱地在台海亮相,可能是對台軍事示威的新模式。
胡逸山告訴美國之音:「這將會是一種新常態,以後,不管是軍機、艦艇應該也會陸陸續續做出一些新的常態出來。從它(中共)的角度來看,至少要警告台灣不能夠走上台獨之路,那麼,從台灣的角度來看,
也就只好不停地去應對。內海化,但西方世界不會坐視這樣的發展,未來可預期的是,更多西方國家的艦艇恐刻意進入台灣海峽航行。
但在台北的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對各界過度的政治解讀持不同的看法。
他表示,中共若要向台灣傳遞政治訊號,會配合中國國台辦、外交部或國防部發言人的政治喊話,明確告知鎖定的對象和目的,不會單純讓核潛艇高調浮航,而任憑輿論「打啞謎」揣測。
張競:潛艇因事故上浮可能性低
對於部分軍事迷揣測,中國核潛艇恐故障才會浮航,張競也認為可能性不高。
他分析,解放軍的潛艦救援規模共分三級,就算事態最不嚴重的三級援潛,現場也會派遣各式機艦應對,因此以該核潛艇在台海平靜航行的兵力動態來研判,根本不符任何故障救援,更遑論發生在海底,較為嚴重的一、二級援潛,還會加派深水打撈等救援器械。
張競告訴美國之音:「三級援潛基本上一定會有空中的戒護兵力、水面艦的屏衛兵力,假如人員有傷亡,必須要派出相關的救援快艇,另外也可能有旋翼機從空中吊人,把傷患吊到救護直升機,這些都是最基本款
。他說,這是解放軍潛艦部隊,尤其是飛彈核潛艦的經常性考核科目之一,訓練重點就是要隱密地穿越淺水海域,前往位於深水海域的戰備值班發射陣地。
他指出,解放軍潛艦部隊這類的訓練區域,分別位於渤海、黃海、廣東外海及台灣海峽南部等海域,兩大訓練科目包括窄水道及淺水道航行。
共軍核潛艦現蹤台海 專家推測故障上浮、恫嚇機率不大
2024/6/18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18日電)中共094型晉級彈道飛彈核子動力潛艦今晨現蹤東碇島、金廈水域一帶。專家分析,此事件對台恫嚇機率不大,比較合理的初步解讀應該是北返基地或船廠執行定保等工程,並在共軍艦艇的伴護下浮航通過台灣海峽;但也有可能遭遇故障等因素,不得不浮航。
網路訊息指出,澎湖漁民今天凌晨於台灣海峽中線附近發現中國潛艦浮航於水面,並指為中國最新的096型唐級核子動力潛艦。但經軍方人士辨識,其型號為094型晉級彈道飛彈核子動力潛艦,且浮航處非最初外傳澎湖(澎湖以西水深僅約45公尺)附近,而是東碇島、金廈水域一帶。
前海軍新江軍艦艦長、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呂禮詩在臉書指出,透過比對,共軍潛艦浮航處應位於中國領海基線外11.98浬、中國領海內,距離金門料羅灣25浬、在海峽中線西側24.7浬處。
至於該潛艦是否具有恫嚇意圖,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在臉書表示,中共此舉應該不太可能旨在恫嚇台灣,至少也非主要目的;理由是裝備射程數千公里核彈頭的彈道飛彈核子動力潛艦,對台海戰爭不僅沒有直接軍事意義,甚至還可能傳達導致其他國家誤解的暗示,導致區域緊張嚴重升級。
梅復興認為,在資訊明朗化前,比較合理的初步解讀應該是該潛艦北返基地或船廠執行定保等工程,並在共軍艦艇的伴護下浮航通過台灣海峽。至於為什麼選擇靠近海峽中線航行,以及是否有意無意順便恫嚇台灣,那就不得而知了。
國防部智庫、國防院學者舒孝煌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依照航行路徑觀察,這艘潛艦緊鄰中國東側,是相對安全可控的航道,有可能北返回到潛艦基地途中。但因為周邊有共艦護航,也有可能遭遇故障等因素「讓它不得不浮航」,如果是單純返回母港,何必上浮。
同時,一般潛艦航行台灣海峽已有風險,更何況大型彈道飛彈潛艦,且台海、澎湖一帶有許多暗礁,恐怕連浮航都有危險,但舒孝煌強調,相信海軍絕對有能力可掌握更多細節。
前海軍艦隊戰隊長、國防學者江炘杓告訴中央社記者,094型晉級彈道飛彈核子動力潛艦全長133公尺,潛航排水量1萬1000噸,承平時期能採取和緩下潛、上浮動作,一旦戰時或特殊狀況需要大角度緊急下潛、上浮時,艦首或艦尾恐有撞及海底的風險。
江炘杓、舒孝煌都分析,根據國家海洋研究院公布的「台灣周遭海域海底地形圖」,台灣海峽大部分水深僅60公尺,而潛艦合適的作戰深度至少50公尺至100公尺間,台灣海峽並不利於潛艦施展戰術動作,甚至「坐底」伏擊也不妥。東部海域、南海水深平均約3000公尺至5000公尺間,適合潛艦作戰。
被稱為「潛艦走廊」的巴士海峽、東部海域、南海及琉球群島東側也適合潛艦航行;台灣海峽、台灣到琉球一帶海域則不適合潛艦操作。
學者分析,國軍在戰時須強化巴士海峽一帶防務,避免遭中共潛艦突穿至西太平洋,拒止友盟國家馳援,這也凸顯潛艦國造的重要性。(編輯:郭無患)1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