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7日 美國之音 松仁
華盛頓— 中國新一輪電荒導致的“拉閘限電”現象持續擴大,包括蘋果和特斯拉供應商在內的許多企業被迫限產停產,東北一些商店只能點著蠟燭營業,而大型商場則被迫提前打烊關門。
電荒蔓延,城市“拉閘限電”
一個星期以來,政府強力鼓勵東北地區企業“避峰”、“錯峰”用電仍然效果不彰,因此只好無差別地“拉閘限電”,強迫企業減產停產;而且“拉閘限電”已經廣泛波及居民區,嚴重影響民眾的生活,引發民怨。
據中國官媒報導,東北有些城市一天之內無預警地多次停電,有時一次停電超過12小時。瀋陽市有些地方連交通信號燈都停電,引發交通堵塞。
路透社引述中國官媒的報導說,包括長春在內的東北多個城市的市民抱怨說,停電的時間越來越長,而兩次停電之間的間隔卻越來越短。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星期一(9月27日)表示,要全力以赴打好電力保供攻堅戰,保障基本民生用電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現拉閘限電情況,堅決“守住民生、發展和安全底線”。
電廠“越發電越虧損”
分析家認為,中國新一輪電荒一方面是因為煤炭價格居高不下,而供電價格則受到國家限制,因此出現電廠發電越多虧損越大的奇怪現象。有些電廠為了減少虧損,甚至以設備檢修為藉口減少發電;而另一方面,部分省份上半年能耗雙控或減排未能達標,近期為了完成三季度目標而集中限產,因此對企業生產帶來衝擊。中國多省份、多地區、多行業的企業遭遇電荒和減排達標的雙重壓力,被迫限產停產,將嚴重拖累今年的經濟增長前景。
中國大陸30個地區今年上半年只有10個地區勉強實現減排目標,迫使各省市政府在下半年加大對企業排放指標監控的力度。江蘇省本月曾表示,已經開始對323家年度能耗超過5萬噸標準煤的當地公司以及29家其他能耗大戶進行排放檢核。
在煤價居高不下和減排硬性指標雙重壓力下,今年8月份,中國全國的發電量比7月份減少了2.7%,但仍然標誌著單月發電量第二高的記錄。其背後的推手依然是疫情過後國內外對商品的強勁需求。
遼寧缺電達“嚴重”級別
中國東北一些城市遭到拉閘限電衝擊時,當地夜間氣溫已經降至攝氏零度左右。這也迫使中國國家能源局下令全國煤電和燃氣企業,要提供足夠的能源,確保冬季居民居家取暖的需求。
遼寧省工信廳和國家電網遼寧電力有限公司星期天召開全省電力保障工作會議。會議指出,遼寧經濟快速增長,電力需求也大幅增加,但是7月份以來,由於發電能力大幅下降,造成遼寧電力短缺。進入9月份後,遼寧外來淨受入電力大幅下降,電力供應壓力進一步加大,已經不能滿足全部企業的用電需求。到了9月23日以後,由於風電驟減等原因,電力供應缺口進一步增加到“嚴重”級別。而拉閘限電,甚至將拉閘限電擴大到居民區,已經是防止全電網崩潰的最終手段。
根據路透社報導,葫蘆島市政當局要求居民在用電高峰期避免使用大功率的家用電器,例如水暖或微波爐。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居民則反映說,該市很多大商場都提前在下午4點鐘就打烊關門。
根據中國官媒報導,遼寧省遼陽市遼寧澎輝鑄業有限公司因為限電導致設備停機,從而引發煤氣洩漏。共有23人因煤氣中毒而送醫急救,所幸暫時沒有生命危險。
電荒引發投資人憂慮
中國新一輪電荒加深了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的憂慮。中國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打壓以及對高科技行業的監管已經讓中國經濟走勢趨緩,而房地產巨頭恆大公司的債務危機更讓人憂心忡忡。
至少有15家中國上市公司發佈公告說,電荒已經擾亂了它們的生產。另有30多家在中國設廠的台灣上市公司也表示,它們在中國大陸的工廠因為要配合限電措施而停產。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摩根斯坦利星期一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中國鋼鐵、鋁業和水泥產業在限電措施中遭受的衝擊最大。鋁業的產能降低7%,而水泥產業減產高達29%。報告預測,紙張和玻璃行業也可能遭受重創,從而導致供應緊張。化工、染料、家具和豆粕的生產也已經受到影響。
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一再被調降
野村證券上週五將中國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從原先的8.2%調降到7.7%之後,又將中國第三和第四季度的GDP增長預測從原先的5.1%和4.4%,分別調降到4.7%和3.0%。
野村證券在上週五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製造商的電力緊缺風暴將會波及並影響全球的股市”,而且全球的紡織品、玩具和機械部件的供應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野村證券星期一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江蘇、浙江、廣東等經濟重鎮採取的嚴格限電措施,可能導致近日將公佈的這早也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榮枯線50以下。
路透社引述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的話說,減產如果延續的話,有可能將第四季度的GDP增長削減1個百分點。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最大的碳排放國,已經承諾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而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
中國限電擴大工廠停工,大摩:GDP恐萎縮1個百分點
(中央社北京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電力短缺擴大迫使一些工廠停工,當中包括蘋果(Apple)和特斯拉(Tesla)供應商,東北地區若干商家燭光下做生意,商場提早打烊,電力短缺對經濟造成的傷害越來越大。
中國東北部分地區上週起,用電尖峰時間實施限電措施,國營媒體報導,長春等城市的居民表示,停電時間不但提早,停電期間也更長。
國家電網公司今天承諾將維持基本電力供應,避免限電停電。
分析師指出,中國之所以會發生電力短缺主要是因為煤炭供應緊俏,加上排放標準提高的關係,這波限電措施已對國內多地的工業生產造成影響,拖累中國的經濟成長前景。
在極北城市夜晚氣溫降至近乎冰凍之際實施限電,無論是對家用和非工業用戶都帶來衝擊。中國國家能源局告訴煤炭和天然氣業者,要確保能源供應無虞,讓家庭用戶在寒冷的冬季期間能保持室內的溫暖。
遼寧省表示,7月以來發電量大減,供電缺口上週擴大至嚴重等級。遼寧省上週將停電範圍,從工業用戶擴大至住宅區。
葫蘆島市呼籲居民在用電尖峰時間不要使用熱水壺、微波爐等高耗能電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位居民告訴路透社,很多商場提早在下午4時關門。
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浮現成長減緩的跡象,如今又爆發電力短缺問題,引發中國股市投資人的不安。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政府打房和打擊科技業的影響,加上房地產巨擘恆大集團爆發債務危機,未來令人憂心。
●對生產造成衝擊
北京當局已矢言在2021年減少能源密集度(energy intensity)約3%,以達到中國的氣候目標。在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30個地區中只有10個地區達到能源目標的情況下,省級政府近幾個月來加強實施排放限制。
近幾週來,電力短缺問題已對華東和華南沿海地區工業重鎮的製造商造成影響。
蘋果和特斯拉的幾家重要供應商的部分工廠已經暫停生產。
至少15家中國企業在證交所公告中宣布限電措施造成生產中斷,同時有超過30家在台灣掛牌交易的企業,因為中國限電措施而必須暫停生產。
俗稱「大摩」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在今天報告中寫到,鋼鐵、鋁、水泥等產業受創嚴重。約7%鋁產能暫停,中國的水泥則有29%的產能受到影響。
摩根士丹利指出,紙業和玻璃業將是接下來將面臨供應中斷的產業。
化工、染料、家具和豆粕生產商也都已受衝擊。
●國內生產毛額萎縮
市場分析師以電力短缺為由,向下修正中國2021年經濟成長預估。
野村(Nomura)調降中國第3季和第4季經濟成長預測,分別從之前預估的5.1%和4.4%,下修至4.7%和3.0%,並將中國2021年全年度經濟成長預測由8.2%,調降至7.7%。
野村分析師在9月24日的報告中提到:「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大國的電力供應短缺問題將擴散,而對全球市場造成衝擊。」野村分析師也警告,全球紡織、玩具和機械零件供應恐將受到影響。
摩根士丹利指出,製造業暫停生產時間倘若太長,恐造成中國第4季經濟成長萎縮1個百分點。
中國主要煤礦生產商已經在上週開會,試圖解決煤礦短缺的問題,以及遏止煤炭價格上揚。
中國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和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北京當局表示,中國的目標將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達到高峰,並在2060年以前降至淨零。(譯者:劉淑琴/核稿:楊昭彥)11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