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自由亞洲電台 記者:黃春梅
航母。-Google-Earth-The-War-Zone.webp)
中國第3艘航母福建艦才在今年1月完成第6次海試,根據最新的衛星影像顯示,中國正在大連造船廠打造第4艘(004型)航母,可能會配備4個彈射器,採用核子動力,這樣的配置類似於美國“福特級”航母。
美國軍事網站《The Warzone》報道,衛星影像顯示的模塊似乎是飛行甲板的一部分,拍攝時間在2024年5月,但近期才被公佈。在該模塊附近,可以看到殲-15艦載戰鬥機和Z-8海軍直升機的模型。報道稱,如果該模塊上的線條是彈射軌道,那麼這表明“004型航母可能會配備2條腰部彈射器,以及兩個弓型彈射器,比中國目前的第3艘航母福建艦多出一條腰部彈射器。”
報道稱,預計004型航母的艦載機群將包括:殲-35隱形戰鬥機、殲-15的改進型、KJ-600艦載預警機、GJ-11“利劍”隱形無人戰機與各類艦載直升機與無人機。
文章指,有報道稱004型航母將採用核子動力,這將賦予其無限續航能力,並可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如更先進的傳感器、電子作戰系統,甚至未來的定向能武器(如電磁炮或激光武器)。
中國並未超越美國 但軍事科技越趨成熟
臺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衛星照片有其可信度。此外,這符合中國發展航母的趨勢,也就是從改造到自建、再到正規航母,現在是放大尺寸,而且可能採用核動力,這是中國科技發展的脈絡。“中國第4艘航母傳出具有4個彈射器,其實美軍的現役航母全都是4個彈射器,它並沒有超越美國,只是反映出中國的軍事科技的確越來越成熟。”
中國欲成為全球強權 核動力航母為必備政策工具
“中國大陸要成為全球性強權,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定的發展方向;而核動力航母武力是國際強權必備的政策工具,因此問題已經不是北京要不要建造核動力航母,而是何時啟動工程正式上馬。”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作上述表示。
他分析,全球軍事觀察家與各國情報機構密切監視中國軍事艦船建造工程,完全不令人意外。但是以往許多推測都不免有所失誤,透過軍事評論者加以揭露,在情報作業上是刻意“投石問路”手法,並藉此觀察造船廠是否增加施工船塢隱蔽措施與警衛安全,以便確認是否讓造船廠感受到洩密壓力,作為判斷認證的參考基礎。張競說:“不論核動力航母建造過程如何隱秘,但最後必然還是要公諸於世。而且從建造完工、測試驗收,到真正成軍,往往要歷經相當長時間,絕對很難是橫空出世,在毫無預警信息的前提下,就發展完成航母編隊作戰實力。”
中國欲挑戰美國海上霸權
臺灣的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名譽教授丁樹範對本臺表示,中國正朝向建立藍水海軍的方向,發展更大噸位的艦艇以適應遠洋作戰需求。如果它是核動力航母,能夠長時間在海上運作,減少對燃料補給的依賴,從而提升戰略靈活性。這樣的發展恐使中國具備挑戰美國海上霸權及實施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能力。
丁樹範說,“美中航母發展的差距正在縮小。美國因製造業能力全面下降,導致造艦和造飛機的速度放緩。蘇聯解體後,全球化的進程造成美國製造業空洞化,加上投資回報率低,資金更難到位。”他提醒,美國用了30年將製造業外移,如今若要重建,至少需時30年,因為這涉及技術人才的培養、產業鏈重塑及投資回報率等複雜因素。無論是特朗普政府還是拜登政府,都曾試圖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但這將是一個極為漫長且困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