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5
「週末漫談音樂」專欄開始以來已經半年了,這次特別選擇與我們有關的題目:Haydn 的巨作「創造」。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是奧國著名的古典時期作曲家,在77年生涯中寫了很多音樂: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獨奏曲、歌劇與聖樂曲等,影響了以後很多的音樂家,被尊稱爲「爸爸 Haydn」。他在66歲所作的「創造 (德文 Die Schöpfung,英文 The Creation)」可說是他的巨作之一。
Haydn 雖然寫了不少「彌撒曲」,年紀60歲時想要寫一部大型的聖樂曲。當時他去英國聽到了 George Frederic Handel (1685-1759) 的大型聖樂曲「Israel in Egypt」得到靈感,計劃用音樂來表現聖經記載的故事。他採取聖經「創世記」、「詩篇」與 John Milton 的詩「Paradise Lost」內容,請維也納的詩人 Gottfried van Swieten (1733-1803) 寫歌詞,首先用德文寫,後來翻譯成英文,Haydn在 1797-1798年完成聖樂曲「創造」,1800年樂譜出版時,包括德文與英文,後來在世界各地演唱時有人唱德文,也有人唱英文。
當時 Haydn 在維也納資深又有名氣,所以很多人熱心期待聽這首聖樂曲「創造」。維也納的 Burgtheater 發表 1799年3月19日「創造」首次公開首演消息後,全部門票立刻售完。
其實「創造」的首演是在1798年4月29日,連續演唱二日,沒有對外公開,只邀請政府高級官員、社會上有地位、財富的人仕與音樂界名人來參加。聽眾非常感動,有人說「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也有人說音樂給他的感動是前所未有的。
一般民眾讀了這些反應後,等待11個月後才有機會親身經驗。在節目單上,Haydn 要求聽眾在全曲聖樂演奏完才拍手,讓聽眾完全集中精神欣賞樂曲;可是有些人聽到第一首上帝創造天地首先出現「光」時,情不自禁的拍手,因爲音樂給他們的感動是從上天來的。這次首演成功後,「創造」在 Haydn 在世時,至少在歐美許多國家演出四十次以上。
我們一生對音樂的喜愛,受 Haydn 「創造」影響很大。60年前醫學生時代就喜愛唱歌,朋友推薦我去參加台北市 YMCA 聖樂合唱團,當時合唱團開始練唱 Haydn 「創造」,指揮是李春生紀念教會鄭錦榮牧師,鄭夫人伴奏。練習開始就唱第一首「In the Beginning」,上帝從「混沌」狀態的宇宙忽然造出「光」,開始創造新的世界。當時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動,覺得「此曲只應天上有」。練唱完成後,於1960年5月12日在第一女中大禮堂公開演出(見圖)。我很幸運在演唱「創造」時認識了信惠,當時她就讀國立藝專音樂科,主修鋼琴;我喜歡唱歌,請她伴奏,而且常常一起去聽音樂。1985年我們去柏林參加國際婦產科會議後,去維也納觀光,參加當地旅遊團參觀名音樂家住宅,記得參觀了 Haydn 晚年的豪華住宅,他在這裡寫了二部大型聖樂曲「創造」與「四季」,我們也看到他寫作「創造」的書桌。
五年前我們在大洛衫磯台灣會館開始「古典音樂欣賞課」,第一課就介紹「創造」的實況錄影,是英國 Christopher Hogwood 指揮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 演奏的,我們推薦各位找這演奏的錄影 DVD (Decca發行,#1154068)觀看,因爲演唱與演奏都是第一流,而且演唱中有很多自然界的美麗攝影當背景,加強「創造」音樂的氣氛與表現。
-1080x480.jpg)